Início » 葡語教學在中國的起步

葡語教學在中國的起步

葡萄牙的大學裡出現了無數的中國學生是21世紀的一個新現象。他們在就讀本科或研究生期間來葡當交換生,而其中很多人專程來葡來學習葡語。在過去10年期間,在里斯本大學文學院,研究葡語作為外語/第二語言的碩士和博士課程中,中國留學生人數很多。另一方面,開設葡語學位課程的中國大學不斷增加(2022年將達到56所)。但這並非一直如此。

Margarita Correia*新聞日報

李長森在《第一屆中國葡語教學國際論壇論文集》(201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60年代,中國都沒有葡語翻譯或口譯人員,也沒有葡語教學機構。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西和葡萄牙沒有外交關係,因此無法向這兩個國家派遣學生。過往與巴西和葡萄牙的共產黨,以及葡語國家的其他個人或運動建立聯繫,中國政府都是使用西班牙語或英語翻譯。

北京廣播學院是中國第一所開設葡萄牙語言與文化學位課程的學院。學院創建於1959年,旨在培養製作人、播音員和媒體技術人員。1960年代,中蘇兩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加深,因此中國政府採取了獨立的外交政策;此外,毛澤東提出了「三個世界」理論,強調中國支持「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獨立。

為加強在海外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傳播,中國政府需要大量口譯和筆譯人員,而「千人計劃」的推出正是為了填補這一空白。根據該計劃,各院校應在7年內培養出3千名各種外語的口譯和筆譯人員。1960年,北京外國語學院成立,主要培養「第三世界」國家的主要語言的人才,當中亦包括葡語。北京廣播學院一直培養葡語人才,但文化大革命(1966至1976年)使該學院及其許多畢業生受到批判。北京外國語學院的葡語學位課程始於1961年,也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斷,後於1973年重啟。

同樣在1960年代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暗地」挑選了一些修讀外語的二年級學生,並將他們送到澳門學習葡語。由於當時澳門還沒有大學,上課地點是在南光集團的一所商廈內。1960年至1966年間,有3批學生到澳門學習。第一批(1960-1962年)是中國第一批葡語口譯員和筆譯員。第三批(1964-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被迫於1966年返回北京,在一個軍方農場工作了兩年;許多人後來被外交部錄用,有的還當上了大使。 在短短60多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很多事情。

文章原載於新聞日報

*教師、研究員,葡語入口網站協調員 Professora e investigadora, coordenadora do Portal da Língua Portuguesa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