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面對北京軍演 賴清德改變口風

面對北京軍演 賴清德改變口風

受本報訪問的政治學者對台灣地區新領導人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各有解讀。一些學者認為這是對北京的明顯挑釁,但有人認為這只是重申了他們對保持現狀的承諾。經過兩天大陸在台灣周邊的密集軍事演習後,賴清德的講話似乎有所緩和,呼籲與大陸增進理解。儘管如此,分析人士認為台灣政府不會徹底改變立場。

倪熙晨 Nelson Moura

台海的緊張局勢明顯加劇,大陸針對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的就職演說進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賴清德在講話中直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被北京視為「台獨」的挑釁,並派遣解放軍在台灣島周圍進行軍事演習。

據央視報道,在演習中,裝載實彈的戰機與軍艦,模擬「聯合精打要害目標」。

中國軍事科學院的童真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演習「模擬打擊『台獨』的政治中心,打擊台灣重要軍政目標」。

位於北京的國防大學教授孟祥青表示,解放軍軍艦「從未如此接近台灣島」,甚至在台灣東海岸也能感受到它們的存在,而解放軍認為台灣東海岸是最有可能出現外部勢力支持台灣軍事力量的海岸。

就在賴清德宣誓就任台灣地區新領導人三天後,演習開始了。賴清德接替蔡英文,民進黨史無前例地連續第三次執政。

進退之間

「賴清德的演說符合台灣的普遍想法,但他演說中的細節並沒有逃過大陸雙眼。」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  陳奕帆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陳奕帆分析:「賴清德的演說符合台灣的普遍想法,但他演說中的細節並沒有逃過大陸雙眼,尤其是他拒絕接受4月份第二次『習馬會』上提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10日,即台灣地區的選舉結束後,在北京會見了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當時北京與台北的關係依然緊張。會後,習近平表示,外界的干涉無法阻止海峽兩岸「家國團聚」,沒有甚麼問題不能商量。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內戰中敗給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逃往台灣,自此台灣地區的在任領導人不曾訪問大陸,而馬英九是首位在卸住後訪問大陸的台灣地區前領導人。

他當時表示:「如果兩岸發生戰爭,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承受之重」,又指希望雙方「積極避戰謀和,以中華文化蘊涵的智慧,確保兩岸互利雙贏。」

美國和平研究所中國專家Naiyu Kuo分析,馬英九此行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政治重要性,捍衛台灣在歷史上和文化上與大陸相連的觀點,並加強與大陸的關係。

陳奕帆則向本報指出,賴清德拒絕接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概念是大陸軍演的關鍵原因,又認為在北京眼中,賴清德的立場本質上是「台獨」。

陳奕帆認為,最近的演習沒有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時任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期間的演習般激烈,當時還宣佈了禁飛區,但陳奕帆認為,這仍是一次重要的軍力展示。

困難重重的開始

「這不是一個極端台獨主義者的演說。他確實態度強硬,但他所說的一切都不是有意冒犯或挑釁。」

台灣歐盟中心助理研究員  莫少白

在陳奕帆看來,賴清德上任伊始就面臨著重大的內外挑戰,他必須應對反對黨旨在限制行政權力的國會改革,以及大陸外長王毅厲害的措辭。

他又提到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層面,尤其是中美之間的信任動搖。「這次軍事演習還表明,北京不相信華盛頓,所以很在意賴清德的就職演說。華盛頓本應要從賴清德的演講中取得一些與大陸討論的要點,但美國要麼缺乏敏感性,要麼有意利用賴清德的講話刺激大陸。」陳認為,這種複雜的三角關係,也使得賴清德在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新角色時很難遊刃有餘。

與此同時,台灣歐盟中心助理研究員莫少白(Mor Sobol)向《澳門平台》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他認為賴清德的講話並不過分具有挑釁性。「我認為,賴清德的講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延續了其前任處理兩岸關係的方式。這不是一個極端台獨主義者的演說。他確實態度強硬,但他所說的一切都不是有意冒犯或挑釁。」

他又指出賴清德承諾維護和平與穩定。「至少目前,賴清德發出的聲音是,我們希望維持現狀,台海和平穩定對雙方都有利。」

莫少白認為,最近的軍事演習及其引發的反應突顯了台灣必須在與北京的關係中保持微妙的平衡。軍演幾天後,賴清德在一次民進黨會議上發言,呼籲大陸「共同承擔起區域穩定的重責大任」。

緊張關係

大陸軍演後,賴清德的措辭有所緩和,表示願意與大陸合作。他於5月26日在台灣的一場活動中表示,「非常期待跟大陸透過交流合作,增進彼此的了解、理解、諒解、和解,創造互利互惠,邁向和平共榮的立場」。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悌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賴清德在與北京的首次互動中將繼續堅定。「不過,毫無疑問,他將尋求影響其他國際夥伴和朋友,以促進與北京的溝通。」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