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Plataforma Talks研討會︱「澳門邁向國際化不一定需要外地律師」

Plataforma Talks研討會︱「澳門邁向國際化不一定需要外地律師」

澳門律師公會秘書長潘愛儀認為,澳門的400多名律師「足夠」且「能夠」令澳門國際化,最重要的是「改變心態」,深耕「與來自中國、葡語國家……以及世界各地的合作網絡」。本地大律師陶智豪(Frederico Rato)對此表示贊同。雖然他支持與葡萄牙律師公會重啟資格互認協議,但他希望在海外招聘方面能夠「平衡、有序和受限」。「我們一直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但「澳門是為澳門人服務的。」

Paulo Rego 古步毅

澳門律師公會秘書長潘愛儀認為,澳門的400多名律師「足夠」且「能夠」令澳門國際化,最重要的是「改變心態」,深耕「與來自中國、葡語國家……以及世界各地的合作網絡」。

本地大律師陶智豪(Frederico Rato)對此表示贊同。雖然他支持與葡萄牙律師公會重啟資格互認協議,但他希望在海外招聘方面能夠「平衡、有序和受限」。「我們一直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但「澳門是為澳門人服務的」。

為慶祝《澳門平台》創刊10周年,本報這周於官樂怡基金會舉行了四場「Plataforma Talks」研討會。

在首場研討會,我們邀請到潘蔡徐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澳門律師公會秘書長潘愛儀,以及於澳門、橫琴和里斯本設有辦事處的力圖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陶智豪。

他們認為,要保護本地律師免受外來競爭,同時主張本地與(包括但不限於)中文和葡文的司法管轄區,以及市場的專業人士促進聯繫,為澳門的律師提供發展機會,從而為葡語平台和國際化作出貢獻。

 

「澳門早已不再是一個漁村,而是一個國際貿易港口城市,交流的不僅貿易,還有思想、知識、文化……甚至科技」。——陶智豪,力圖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

 

陶智豪甚至提出了「澳門是否存在國際化的問題」的疑問。因為「澳門早已不再是一個漁村,而是一個國際貿易港口城市,交流的不僅貿易,還有思想、知識、文化……甚至科技」。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等困難時期,這種情況也沒有改變。1966年,當「許多人認為澳門的紅衛兵是一種威脅時,他們在此控制了」文化大革命的擴散。陶智豪總結說,澳門本身的「歷史,還有人口的多樣性」保證了其國際化,今天澳門的新目標只需要是「中央和澳門特區政府的支持措施」。

潘愛儀認為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心態的改變」,因為「機會就在那裡,知識和能力亦然」。她認為,現時需要的是跟隨中央的指示,「看到『大局』」,又指中央「比我們看得更遠;把我們看作是特別的、會說中文、葡語和英語的寶貴群體。往往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潘愛儀是於澳門出生的中國人,自幼學習葡語,她認為雙語對澳門非常重要,而且澳門的法律制度以羅馬-日耳曼法律哲學的《大法典》為基礎。

「中央比我們看得更遠;把我們看作是特別的、會說中文、葡語和英語的寶貴群體。往往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潘蔡徐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澳門律師公會秘書長潘愛儀

 

潘愛儀指出:「由於這制度與中國、葡萄牙和其他葡語國家的制度相似,很容易被相關司法管轄區理解。」另一方面,此制度的「二審和三審的判決是公開的」,「清晰、透明」。陶智豪則強調,「毫不妥協地維護法院的獨立性,不依賴內地法院的批准」對國際信譽和投資信心至關重要。

潘愛儀提出澳門人要改變心態是因為這座城市「習慣和諧,知足常樂」,但「不太熱衷競爭和爭取成就」。因此,「若我們想在國際舞台上有所作為,我們就必須為之努力;推廣本澳的法律制度,參加國際會議,夥同內地企業出國;不僅僅是在葡語國家,而是在全球」。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