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讓我出乎意料的,是澳門的綠化空間」

「讓我出乎意料的,是澳門的綠化空間」

《澳門點雲花園》是「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的6件公共藝術作品之一,由澳門策展人林小雯策劃。為了今次創作,來自美國的數位藝術家Clement Valla考察了澳門大部份的花園與綠地,從中發掘獨特且重要的植物和花園,再運用3D掃描和數據重現它們。作品現正於澳門氹仔的益隆炮竹廠遺址展示,展期至12月10日。

羅德慧 Sara Lo

– 你對澳門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你認為這裡的自然環境如何?

Clement Valla – 我今年7月第一次訪問澳門,感覺非常有趣。那是我第一次來澳門。我之前了解過,知道這裡是亞洲的博彩之都,但讓我出乎意料的,是澳門的綠化空間。像路環島、氹仔的老城區,都令我覺得非常有趣。我了解過澳門的歷史,現在看到澳門的發展和演變,令我很著迷。7月時,我花了很多時間到處探索,走訪各個公園,探索樹木和植物的歷史。

– 澳門是個細小而擁擠的城市,大自然空間非常有限,在這裡生活的人,似乎對自然環境的感受能力也很薄弱。你認為《澳門點雲花園》可以帶來甚麼啟發?

C.V. – 對於這個作品,我關注的是科技與自然之間的區別。很多人認為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體驗,但我認為,如果我們要在氣候變化等與大自然相關的難題下繼續前進的話,就必須停止簡單地區分城市和自然、文化和自然、技術和自然之間的界線。就在我們現在所身處的益隆炮竹廠遺址,我認為它保留了建築與自然環境等不同層面的痕跡,兩者間的互相交織,產生了非常有趣的關係。我認為這種(人工建築與自然間的)擠壓,在澳門這樣的小城市會被放大,但也讓這裡成為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場所,改變這種「將自然視為與我們的生活截然分離」的既定觀點,將自然視為融合在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 可以請你介紹一下,《點雲花園》這個創作概念是如何誕生的呢?

C.V. – 我對機器或電腦看待世界,與人類如何看待世界這兩種不同方式非常感興趣。這種差異、鴻溝,我認為如果能用於詩意或新的美學體驗,會具有真正的潛力。對於《點雲花園》這個項目而言,我正在研究的技術是3D掃描技術。3D掃描技術目前支撐著機器看世界的方式,無論是自動駕駛汽車,還是可以在空間中檢測物體的工廠系統,它們都需要對世界進行3D掃描。而3D掃描世界的第一步,是要將視覺場景轉化為空間數據,這種空間數據被電腦科學家稱為「點雲」。點雲實際上並不是讓人類觀看的,它是技術的其中一層。因此我想,把點雲這種原本屬於機器的元素,嘗試呈現在人類眼前,將會十分有趣。這些技術並不是為了觀察自然,但我喜歡「花園中的機器」這個想法,以及它可能產生的詩意共鳴,讓人類可以透過機器的眼睛看世界。

– 《澳門點雲花園》可說是你為澳門度身訂造的作品,為何你會決定把作品放在益隆炮竹廠遺址?中間的創作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C.V. – 《澳門點雲花園》由兩個花園組成,第一個名為「透明花園」,它聚焦在益隆這個場地,我認為這個場地的翻新方式以及保留下來的東西,以及它與城市的融合非常有趣。我在這裡可以見到賭場,但這裡又像是個小小的避風港。「透明花園」關注的是益隆炮竹廠的建築元素。我已經在點雲花園項目工作了5、6年,但從未將建築元素放入其中,一直都僅僅是花園而已。當我來到這裡,我意識到我不得不以某種方式將建築融入進來,這做法會很有趣。作品之所以稱為「透明花園」,因為我們把它投放在一個透明螢幕上,而螢幕座落的庭院中,能看到一棵榕樹沿著建築物生長。我希望這個影像能夠漂浮並融入場域之中。透明花園的意念就是關於這個場地,以及這個場地如何融合新與舊、人造與自然的元素。

另一個花園名為「風之花園」,它與澳門本身更加相關。我嘗試把它想像成一趟旅程,一趟我穿越澳門不同花園與不同規模的地方的旅程。當我7月來的時候,我幾乎參觀了澳門每個公園、每個綠地,我掃描、拍攝了很多相片,並深入感受了不同花園中各自的風格。澳門有一點很好的,這裡既有非常傳統的中式園林,也有受葡萄牙風格影響的園林設計,所以風之花園試圖把所有這些元素結合成一個更大、無縫的花園。我從每個花園抽取一點點,就像是拼貼畫一樣。我像是一個虛擬園丁,從每個花園中抽取一小部份,組合成一個更大的花園。

– 《澳門點雲花園》是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的公共藝術項目之一,你自己是如何看公共藝術的?你期望這件作品帶給澳門市民一些怎麼樣的新啟發?

C.V. – 我認為公共藝術是個非常有趣的創作領域。因為當你在機構或畫廊工作時,所有的訪客都是自願參與的,他們帶著某種對藝術的理解框架走進來。而公共藝術,你會與一個場域互動,也與一些可能對藝術毫不關心、或者對藝術有其他想法的觀眾互動。這像是推動藝術向前邁進的一種方式,我認為這總是有趣的。

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當我在機構工作時,我很容易將藝術呈現給特定觀眾。這個群體是我習慣的觀眾、是我習慣的對話方式。我可以以一種特定的語言表達自己,從中傳達藝術理念。而當我在製作公共藝術時,我不希望失去這個部份。我認為藝術仍然需要以最高水平來表達。我假設公眾中的任何人,可能他只是經過這件作品,都能夠知道我們嘗試談論的東西。也許不能理解得十分具體,但希望他們能有時間去思考和反思大自然、技術、時間等等的概念。它可能不像在機構展覽中那樣明確地講清楚,但我希望相同的思想能滲透其中。我覺得藝術需要更加開放和廣泛的平台,吸引每個人可以再前行理解多一點。

另一方面,這件作品與澳門很有關係。在路氹城,到處都有大型螢幕,到處都是巨大的看板,這些螢幕有特定的節奏和韻律,它們非常迅速,全部都希望抓住你的注意力,盡可能地吸引你。所以,我希望這個公共藝術作品,能夠提供一種完全不同類型的、與螢幕相遇的體驗。我希望這些螢幕更加安靜,在你的眼角閃爍,但它們不會以同樣的方式要求贏得你的注意。我認為這對我來說也非常有趣,以一種在澳門已經如此普遍的形式進行公共藝術,並利用中間這些差異來創作。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