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整個急診環境充滿病毒」

「整個急診環境充滿病毒」

王美美 李凱欣

澳門山頂醫護直言急診室尤如「災難現場」,更指已有三分一急診醫療人員染疫,並向《澳門平台》透露現難以統計死亡人數,並指「整個急診環境充滿病毒」

自疫情發生以來,澳門一直跟從內地實行嚴謹的清零政策,直至內地11月放寬防疫政策,被喻為「防疫模範生」的澳門特區政府亦緊貼隊伍,包括放寬由香港、台灣及外國入境澳門人士的限制,改為5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及3天離境限制,在社區層面上則不再按照「分級分區防控精準方案」,對染疫者的患者居所和工作場所不作封閉管控措施及不進行全民核酸檢測。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本週三表示,目前有300至400人住院,重症約有100人,超過80%以上重症患者屬基礎疾病惡化的情況,有10%醫護人員確診,並預料仍有一至兩個星期才出現疫情高峰。

儘管用於應對新冠疫情的社區門診陸續投入運作,然而仍有不少市民感到求助無援。

住在黑沙環的琪琪是兩名小孩的媽媽,她的兩歲的小孩於本週確診,出現高燒、發冷等症狀。琪琪表示,發現小朋友陽性後,有帶小朋友到社區門診就醫,但服藥後依然高燒不退(41-42℃),於是帶小朋友到山頂和鏡湖醫院看急診。她指出,當日山頂和鏡湖急診是不分大人和小童一同輪候,而輪候近2小時後,她的小孩仍沒能就診,「山頂和鏡湖急診爆多人,還要無法排兒科急診」。其後她打算自行到藥房買兒童退燒藥和退熱貼,不過也撲空。她直言:「大家千祈要保護好小朋友,原來陽症看醫生真的很困難。」最後,她決定到私家診所求診,並形容當時是「求醫生看病」。現時小孩仍然反覆高燒,她的丈夫已帶同陽性小孩去酒店隔離,以免感染給家中只有幾個月大的嬰兒。

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從清零到共存,這一里路伴隨著晝夜不斷的救護車鳴笛聲。

新型冠狀病毒應變協調中心週二(20日)發出新聞稿表示,現時新型冠狀病毒已在社區傳播,衛生局已發出指引,所有醫療機構應接診有緊急或必要的求診需要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

病床「零距離」

有山頂醫護人員向《澳門平台》表示,醫護人手短缺,醫生、護士及助理員两日陸續染疫,無法上班,單是急症室已有三分一的護士確診,基本上收到的排更表上有一半職員因確診缺勤。本來三更的人手要縮短至兩更,部份人員更需要值班12小時。醫護人手短缺導致急診室迫爆,連急診室外接收病人的區域也是人滿為患。

這位不願具名的急診醫護表示:「病床和病床之間是零距離,未陽的都可能受到感染,醫護人員即使身穿保護衣也保護不了自己,整個環境都是病毒,一定會在院內受感染。」

他形容由「共存」至今不過是一個星期,急診室尤如「災難現場」,情況非常誇張。「急症室內有不少從長者院舍送來的長者很多都已經出現高燒,動彈不得,吸痰和處理大小二便都是在同一個區域內。」而由於急診室沒有足夠的病床,有不少長者當場失禁,但是礙於人手不足,基本上完全無法為長者基本護理。

此外,他指出,專為收治新冠確診病人的觀察室並沒有負壓設施,其他病房又不接收新冠確診者,導致在急診的病人完全不能分流至其他地方。

長者「自然流失」

該醫護透露,不少由現時作為新冠社區治療中心的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俗稱澳門蛋)送到搶救室的病人大多數為長者,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更容易「自然流失」。「把他們(由社區治療中心)送到過來(搶救室),我們人手又不夠時,可能『走了』都無人知。」

這名醫護人員直指,當局公佈的死亡數字「並不準確」。他解釋:「僅公佈確診者在住院期間的死亡數字,不過就不包括從新冠社區治療中心及救護車送院途中搶救無效的陽性確診者死亡人數。」

立法會議員林宇滔同樣批評當局公佈的「死亡數字」僅是已被收治隔離的新冠確診者死亡人數,他認為,社會未能掌握全面的新冠死亡數據,他批評數據不透明更帶來社會恐慌,這是當局做得最差的地方。

12月13日,自防疫措施放寬後,澳門出現首宗新冠感染死亡個案。衛生當局表示,患者年齡80歲,在(13日)早上被送到社區治療中心接受治療,到達時意識模糊,經治療後意識曾好轉,隨即送往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進一步治療,於同日晚上被發現無反應、無呼吸心跳,經搶救後無效宣告死亡。

林宇滔質疑該名死者為何會是「被發現」,批評衛生局仍未有詳細解釋。他指出,病人四級分流制度應該是因應病人的最新病情變化,又或在臥床期間進行實時監察,再進一步轉級或作特別治療。「目前新冠的高危患者,或者已分流的各級患者是否得到適切照顧,在這方面我看不到(當局)做得好好。」

「直到今日,香港沒有執行清零政策,至少有把客觀的疫情數據披露。香港至少有把客觀的疫情數據,包括抗原陽性、核檢陽性、重症、輕症,以及在隔離設施死亡人數的所有原始數據都有公布出來。」林宇滔說道。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