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清零只是時間問題

清零只是時間問題

Inês Lei李凱欣

病毒學博士張耀鴻認為,澳門的疫情可控,在短期內「有機會清零」,又指當局雖然在一些環節曾出亂子,但今次屬高分表現。如果這週的情況能保持,便有機會清零。

至於「與疫共存」,他重申要視乎醫療系統承載力,共存也會對老弱的一群造成衝擊。

雙管齊下的政策配置

澳門自疫情爆發便開始進入頻密的全民核酸檢測,頻繁而無休止的抗疫政策造成坊間怨聲載道,並質疑這些措施的成效。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講師張耀鴻表示,若從防疫的角度而言,政府目前所採用的全民核酸檢測及實施減少人口流動的措施,其實是雙管齊下的政策配置,前者的目的是希望能儘快辨識到陽性患者,將他們從社區中抽離並儘快隔離,然後他們的密切接觸者都會受到隔離或管控,後者則希望減慢社區傳播。「查看早前數據,社區一直有傳播鏈,由於第一輪全民檢測比現在的時間更長,某程度上意味著在那幾天的時間差裡,這些確診者和密接者仍在社區活躍。」

延伸閱讀:未來或有嚴格社會措施

這波疫情的首例於6月18日被發現。政府於翌(19)日中午12時隨即展開「全民核酸檢測計劃」,檢測時間至到6月21日中午12時,即中間共使用了48小時。張耀鴻繼續解碼近日的確診數字走勢及背後的意義,認為確診數沒有幾何式或爆發式的增長,證明當局一開始的措施是絕對有幫助的。他指出:「這兩天(7月10和11日)在社區發現的確診數字較少,證明全民核酸檢測篩檢有效,而隨著當局的效率越來越高,所以清零只是時間問題。」他形容當局可能不想對社會造成太大衝擊,所以就試一些之前用過的方法,以雙管齊下的措施控制疫情。

高分表現尚存進步空間

張耀鴻形容澳門並非首次面對疫情爆發,在今波疫情看見政府在協調及訊息發佈,尤其是在核檢安排上相較以往已順暢很多。他指出,任何一種減少人口流動的措施都會對居民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當去到確診個案開始增長時,就好明顯見到(當局)一些環節開始出亂子,包括可能之前因一些工種需48小時核檢而大排長龍,這些可能是在計算上有些許錯誤。」

延伸閱讀:行動與反應

他續指:「因為參與的人越來越多,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亦都開始出現誤會,他們中間可能會犯了少少錯誤,就引起公眾對他們有少少意見。」但張耀鴻認為,相較其他地方,澳門暫時都未到幾何級式的爆發,疫情尚算受控,屬高分表現。「有改善的空間,包括政策上的失誤、溝通上的誤會,我想下次他們(當局)會改進好。」

澳門還有清零的機會嗎?

這位病毒學博士表示,以澳門目前的情況「絕對有機會清零」,並解釋現在基本上將社區傳播數字壓到去零,並能保持到一個星期的話,便有機會清零。他形容疫情爆發的首兩週當局的防控措施很平穩,及至疫情後期核檢效率明顯提高,「即是全民核檢的時間縮短,特別是在廣東省派來外援後,我查考對上一次的核酸結果,社區傳播是減少了,意味著(當局)把一些會在社區傳播的源頭,很快地攔截並將他們送去隔離。」張耀鴻指出,這也是為何會見到管控區內的陽性個案增加。「當局隔離確診者的速度加快了,於是社區的確診者數也就相對少了。」他認為這些都是好消息。

而今波疫情的病株主要是以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為主,被問到是否因為病毒種類的變更而不傾向共存。張耀鴻相信不是個病理主宰是否「共存」或者「清零」的政策,他認為更多是因為本地經濟現實的考量,以及澳門醫療體制的承載力問題。

問到可否把這波疫情當作為流感,他表示:「其實本身澳門的接種率已有一定的比例,如果我們選擇共存的話,對社會弱勢的一群如老人家小朋友,以及醫療系統一定會面對一定程度的衝擊。因如何應對疫情,更多是一個社會共識的問題,是非因為出現不同種類的病毒。」

何時才可放寬社交距離標準

市民最關心的是何時可放寬社交距離,到底以甚麼作為放寬社交距離的標準。張耀鴻指出,全民核檢的社區感染數字可作為一個最後參考指標。若全民核酸的確診數字有顯著的下降,甚至去到零的話,社會面沒有任何確診個案,屆時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就沒有問題。

他認為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政府會如此頻繁的做全民核酸檢測。「政府核檢做得如此頻密都是希望能有更多數據參考,若在適合的時候可以放寬措施。」

由於今週及下週(7月11至18日)本澳處於所謂的「相對靜止狀態」,大部分營業場所停業和工種停工,張耀鴻指出,確診數字因此都會有所減少,但他坦言,若一下子將抗疫措施放寬,而沒有把陽性個案隔離的話,有機會重蹈今波疫情初期的覆轍。

一海之隔理念之別

學者出身的台灣前副總統、長期致力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研究的陳建仁曾發表文章指出:「疾病盛行率的高低,決定陽性預測值的高低,這也是為甚麼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盛行率較高),可以用快篩替代確診,是對於盛行率較的低的其他族群就不合適。」

被問及一海之隔的台灣狀況能否適用於澳門,張耀鴻表示,台灣與澳門最根本的不同之處是台灣選擇了共存:「若選擇共存的話,只用抗原檢測已經足夠。若檢測到陽性,就自我隔離。但澳門的目標為清零的話,就需要非常精準的數據才可達到清零的目的。因此要採取一些較可靠、快速,以及可以將確診者隨時隔離的措施,所以當局會應用核酸技術,甚至兩種檢測一齊用,其實我們某程度上很幸運地有內地的支持,才會有一個較低成本的大規模的核酸檢測的篩查。」

他並指出,澳門的情況與文章中提及的盛行率高低並無關係,因為無論流行率高或低,兩地最終想達到的目的迴異-澳門要求清零,台灣選擇共存。因此台灣的防疫策略屬於一個純粹監控的層面。「只要確診個案數目不超出他們(台灣)能力範圍以外,可能他們都會接受,兩地最根本執行的目標並不一樣。」張耀鴻同時指出,台灣的核酸檢測產業有所不足,因此他們要執行大規模核檢的成本非常昂貴。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