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香港樓市驅使年青人到大灣區置業

香港樓市驅使年青人到大灣區置業

Guilherme Rego古澤霖

自1997年以來,香港樓價攀升140%,較2003年的樓市最低位飆升了582%。這一增長意味著當地樓市仍未能滿足今天大部分人的需求。

據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 公布的2022 年國際住房負擔能力研究指出,一個普通家庭要連續不吃不喝、儲 23.2 年的錢才能在這座城市買樓。該研究是根據樓價中位數和家庭收入計算負擔能力。香港連續第12 年成為最難負擔的樓市。

延伸閱讀:香港連12年蟬聯全球樓價最難負擔之首

香港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與之前的四位特首一樣,承諾上任後會「優先處理房屋問題」,建議包括成立四個工作小組,由司長級官員帶領,處理跨代貧窮、土地房屋供應、公營房屋項目及地區事項統籌。

然而,這項任務並不容易。《南華早報》訪問的幾位香港年青人均表示,他們不想再等。現年28歲的Stanley Lee就是其中之一,他正在大灣區其他城市尋找更便宜、空間更大的選擇。「在東莞買100平方米的單位比在香港買更來得現實。」

延伸閱讀:香港上月樓價按月跌0.7% 連跌3個月

在深圳以北的東莞,一棟100平方米的住宅樓價約為200萬至300萬人民幣,即約29.4萬至44.2萬美元。

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即使是在相對負擔得起的新界,100平方米的單位亦要價285萬美元。Stanley Lee說:「新私樓對我們來說太貴了。」他希望新一屆政府「增加公共房屋供應量,幫助青年上樓。」

另一位接受《南華早報》訪問的年青人,是在香港科學園專注開發智慧交通解決方案的初創公司的創始人,他表示計劃在深圳前海擴展公司:「長遠來看,我可能計劃搬到那裡住。」

1990年代初,Land Power是其中一批最早向香港人推銷跨境買樓的房地產公司。當時,40至50歲的退休人士是主要的買家。該公司前主席蔡涯棉表示,現在年青人在香港置業很難,但「在內地比較容易」,認為大灣區的環境和生活質量與香港並沒有很大的分別,與20年前相比,內地城市對年青人,甚至是香港畢業生更有吸引力。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城市所組成。其中一個主要目標實現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一小時生活圈,促使人口大量外流,而這個問題一直到最近才被正視。

「儘管多位行政長官作出了努力,但由於土地供應不足、私人住宅單位及二手樓供應減少,香港的樓價仍未出現明顯放緩的跡象。」高力香港董事總經理劉振江說道。

香港回歸後,樓價創下歷史新高。1997年6月,房屋住宅價格指數為172,相較1984年的 17.2,增幅達900%。

然而,香港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就職僅三個月後,在亞洲金融危機、「沙士」先後爆發,加上其「八萬五建屋計劃」的因素下,該指數就開始暴跌,至2003年7月跌幅為65%。

2003年推出港澳自由行計劃後,大量內地買家湧入香港樓市,樓價開始不斷上升。住宅指數的年均值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持續上升,即使在2019至2020年疫情期間亦僅放緩了 0.5%。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黃志輝向《南華早報》表示:「當土地儲備充足時,政府可以利用土地供應作為工具,更有效地調節市場。」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