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古樹「阻碇」?

古樹「阻碇」?

羅嘉華 Carol Law

對於氹仔卓家村菜園路上十棵古樹或面臨因城市開路而遭移走,澳門文遺研創協會理事長受訪時強調古樹的文化、歷史與生態價值相當重要。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則指出,這些假菩提樹是澳門獨特的風景線,見證著澳門中西文化交流的角色,並批評不論是政府還是市民,對於保護樹木的意識仍較弱。

今年3月,城規會討論一幅鄰近氹仔菜園路的規劃條件圖時,市政署代表關注到整個氹北規劃日後要開路,會影響附近十棵已列入古樹名木清單的古樹。雖然市政署表明不主張移走古樹,更不能夠砍伐,但工務局在會上指,該條主幹道是日後交通主要的「大動脈」,對於日後交通非常重要,現時暫未看到可替代的道路,日後會與市政署探討更好保育古樹。

延伸閱讀:樹並不只是樹:澳門遺產的意義是如何被想像的

事件迅速引起民間關注。有團體發起聯署,促請政府承諾十棵古樹「不遷不斬」,最後收集到超過2,000個市民簽名。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已聽到社會上反對移植有關古樹的聲音,工務局會聯同其他部門討論,又指工務局不會單方面做決定,當有共識會對外公佈。

然而,今次的古樹保育在社會上仍泛起漣漪。單是4月已有三個團體因此而組織活動到卓家村,以了解其歷史及相關古樹現況。

古樹現況

根據民政總署(現市政署)2013年出版的《樹載濠情》,在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的古樹調查中,卓家村一帶的古樹共有38株,種數共有9種,是當時全澳古樹最集中的區份之一。據指,當時菜園路的古樹包括農作物,如楊桃、龍眼等,地段內除有當時全澳最多且最古老的一株龍眼樹(樹齡達320年)外,也有全澳最多及最老的一株刺桐樹。卓家村關帝廟前的一株假菩提樹曾於2003年的一次「樹王選舉」中,當選「澳門樹王」。

可惜,在2016年政府依據《文遺法》公佈《古樹名木保護名錄》時,名錄上的樹木只有555棵,較上述調查時紀錄所得的792棵少得多。據當時傳媒報道,原因包括調查內的部分古樹屬私人地段,或其所在地權未清晰,以及幾年間因為颱風及病蟲害等原因而死亡。事實上,之後澳門又經歷幾次風災,多棵古樹有被吹倒。及至2020年6月,政府首次把4株私人古樹納入名錄。截至2021年,名錄上的古樹與名木合共616株,其中卓家村及菜園路的古樹僅有13株,包括今次受到關注的10株假菩提樹。

見證中西文化交流

澳門文遺研創協會副理事長劉瀚邦表示,卓家村已有超過300年歷史。在19世紀中後期,即約一百多年前,澳葡政府從澳門半島擴張,佔領了氹仔及路環,並於全澳的海邊與主幹道上廣泛種植假菩提樹,以美化環境,於是有了今日的古樹群,勾勒出昔日的道路形態。「澳門的路樹樹種主要是假菩提樹,像南灣、媽閣廟、路環海邊都有,感覺是有計劃的工作。(菜園路)這兒的也是十棵一起。菜園路是氹仔當時一條較主要的村路,可能是想增加城市綠化要素,所以在這裡種了十棵。這是一個聯想。」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表示,假菩提樹是澳門獨特的風景線,在香港乃至其他廣東城市都甚為少見,該樹種估計是由葡人從東南亞一帶引入,見證澳門中西文化交流的角色。雖然假菩提樹是澳門古樹中佔重最多的樹種,且枝葉茂盛,遮蔭效果良好,但其體型也相當粗壯。陳俊明指,政府新植的行道樹已甚少選擇這樹種,假菩提樹在澳門可謂「買少見少」。他坦言,回歸後澳門政府雖然有訂立法規保護古樹,但由於規劃部門與保護部門的不協調,保護古樹的文化也未滲透到每個部門,故矛盾不時發生,並有感,有時一些道路工程有時也難免傷到樹根。「如文物建築旁邊,像大三巴一旁要建樓,意識會較高,知道需要保護。但如果是古樹,沒剷走就算不錯了。意識還未行,這是核心問題。」

如文物建築旁邊,像大三巴一旁要建樓,意識會較高,知道需要保護。但如果是古樹,沒剷走就算不錯了。意識還未行,這是核心問題。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

保護與未來

另邊廂,部分本地市民對保護樹木的意識仍較弱,不論是否古樹。翻查資料,2020年9月,兩名本地男女就因涉嫌毀損路環四棵受保護的古樹而被起訴。據當時媒體報道,他們分別在樹幹上油白石灰及釘上帆布,並聲稱有關行為是出於好心,想保護樹木免受侵蝕及雨打。2021年10月,一名本地男子涉嫌為開闢土地種植食用性植物而砍伐了多株公家樹木被捕。2022年3月,氹仔舊城區發生塌樹事故,相關部門初步懷疑有人損毀樹根,以及破壞生長環境導致樹木倒塌。

陳俊明也指,他曾見過有人在古樹下插香,或在樹幹上打釘,在樹皮的裂鏠中攝入鎖匙,甚至拉電線安裝攝錄機,認為宣傳教育尚要提高。「樹不是死物,不是裝飾,澳門這樣下去,不用指意再有一級古樹(樹齡超過500年)。」

他表示,樹木的壽命可以很長,認為假菩提樹如有良好的環境,活兩三百年也沒問題,而世上最老的樹樹齡更逾5000年。「四五千年的樹長得很慢,不好看,但他見證着歷史。美國也有些公園專看古樹,但澳門的古樹沒甚麼人開發它的旅遊價值。古樹不開花,好像就不能打卡,但其實樹幹也很美。」

如搬走了樹,(面貌)改變肯定的。這就看官員的智慧和民間會否持續發聲去關注這事。

澳門文遺研創協會副理事長劉瀚邦

陳俊明建議,市政署可聯同其他部門一起發掘並宣傳古樹文化及保育,又認為古樹亦與其他文物建築一樣,不能移動,且要有一定緩衝區,讓它有理想的生長環境。劉瀚邦也認為,古樹有相當大的文化、歷史與生態價值,應思考更多的方式去保護。他以今次事件為例,「看待文物保護有一個原則,是如果可以不碰它,最好不碰它。如按這原則,我當然希望可以原地保留這幾棵古樹,作為卓家村的歷史見證。」

「如搬走了樹,(面貌)改變肯定的。這就看官員的智慧和民間會否持續發聲去關注這事。」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