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藍洋平台 龍環葡韻濕地風光不再

龍環葡韻濕地風光不再

李樂進

龍環葡韻濕地位於氹仔海邊馬路,因為早年政府要建造路氹連貫公路而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形成。後來受填海和賭業急速發展所影響,濕地的紅樹林逐漸消失。

據澳門市政署網站「澳門自然網」資料顯示,龍環葡韻濕地佔地面積約115,308平方米(即大約16.1個標準足球場),是現時澳門重要的濕地生態區之一。不過這塊濕地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其實仍然是一片汪洋大海。路氹紅樹林的形成,起因竟是填海造路。

紅樹林歷史不足40

澳門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解釋,1960年代澳葡政府興建連接氹仔和路環的路氹連貫公路,導致公路兩側淤泥逐漸堆積,才令龍環葡韻對開的水域出現大片紅樹林。這片紅樹林更吸引了大量鷺鳥棲息,成為澳門獨特的風景之一。「龍環葡韻當時被稱為『鷺鳥林』,有上千隻鷺鳥在那裏棲息和繁衍,所以『鷺鳥林』成為澳門八景之一。每天日落時,有千百隻鷺鳥回來的這個景觀,成為了澳門歷史的明信片。它在澳門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標。」

延伸閱讀:澳門並不是生物多樣性「沙漠」

好景不常,回歸前後,政府為了獲得更多土地進行發展,決定在路氹連貫公路兩側進行填海公程,並把有關土地撥給博企發展酒店業和賭業。結果,大片紅樹林被移除,龍環葡韻濕地亦因為沒有了海水的交換,加上雨水歷年的溝淡,慢慢就褪變成一個淡水濕地。舊有的一些紅樹品種,也因為龍環葡韻濕地不再是鹹淡水濕地而消失。

澳門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

濕地受週遭環境影響惡化

由於週遭環境的轉變和人流車流的增加,「鷺鳥林」早已名存實亡。何偉添補充:「剩下的鷺鳥不足一百隻左右,我覺得是不夠的。鷺鳥已經很少在那裏棲息和繁殖,整個『鷺鳥林』現在已經被一些外來物種,比如說薇甘菊、五爪金龍等覆蓋了陽光。原本供鷺鳥棲息的原生植物,例如馬尾松等,基本上都已經死亡了。」

延伸閱讀:外來物種入侵澳門

翻查「澳門自然網」數據顯示,每年按月峰值計算,2010年全澳鷺鳥總數為2,098隻,而龍環葡韻的鷺鳥總數則是1,611隻。2019年,全澳鷺鳥總數為1,488隻,龍環葡韻的鷺鳥總數卻大幅減少至36隻。以小白鷺(Egretta garzetta)為例,全澳數量由2010年的1,335隻降至2019年的920隻,而在龍環葡韻的數量則由2010年的1,200隻銳減至2019年的6隻。這正好反映鷺鳥已經離開龍環葡韻濕地,改到澳門其他地方棲息。

雖然市政署很努力去維持這個人工湖或公園的模式,但龍環葡韻濕地受到週邊的人流、車流、博企的玻璃幕牆的反射等各方面的影響。

何偉添

另一方面,龍環葡韻濕地從一個天然的濕地轉變成封閉式的人工湖後,一些公園內常見的動植物,例如蝴蝶、蜻蜓、荷花等的數量反而增加了。何偉添坦言,從生物多樣性角度來看,龍環葡韻濕地的轉變對澳門整體的生態環境來說是相對平衡的。他表示,從物種角度來看,其實無法判斷物種的遷出和遷入是好還是壞。不過,何偉添亦強調龍環葡韻濕地從環境方面來說,的確是變差了。

「雖然市政署很努力去維持這個人工湖或公園的模式,但因為龍環葡韻濕地受到週邊的人流、車流、博企的玻璃幕牆的反射等各方面的影響,把鳥類棲息的環境惡化了,所以鳥類不再在那裏棲息。」何偉添表示,這同時影響了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因為這些人流車流的隔絕,令生物的繁殖通道被隔斷了,變相牠們只能自我繁殖。對於生物的世代繁衍來說,因為物種之間的小範圍繁殖,牠的基因會相對比較弱,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性來說會有一些潛在的影響。」何偉添續指,2020年新落成的龍環葡韻生態步道,允許人們近距離觀鳥,同樣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

失去了紅樹林是很可惜,但換來的是澳門經濟和賭業的急速發展。我認為你要發展就一定要放棄一些事物,而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市民梁女士

市民梁女士對步道的設立表示歡迎,認為能夠拉近市民和大自然的距離。「澳門本身自然資源已經不足,有更多這種親親大自然的設施絕對是好事,我自己都已經來過這條步道兩三次。」

她同時亦對濕地因填海而被破壞感到可惜,但認為這也是無可奈何。「失去了紅樹林是很可惜,但換來的是澳門經濟和賭業的急速發展。我認為你要發展就一定要放棄一些事物,而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延伸閱讀:城市規劃尚待明確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