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本地建築師因竹造建築獲獎

本地建築師因竹造建築獲獎

蘇爔琳(Catarina Brites Soares)

建築師蘇約翰(João Ó)和孟麗泰(Rita Machado)榮獲美國建築大師獎。他們以作品《尋聲》(Chasing Sounds)獲得「景觀建築—裝置與結構獎」(Landscape Architecture – Installations & structures)。兩位向《 澳門平台》解釋,這個以竹枝設計構造建築,是用以致敬和傳承澳門和中國的傳統工藝。

對於那些居住在香港和澳門的人來說,看到幾個人站在一個幾米高的竹制結構上,並不會感到稀奇。當這些看似脆弱、不牢固的竹枝交織在一起時,不僅能抵禦惡劣天氣,在不同的場合亦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敏銳的蘇約翰和孟麗泰決定在他們的藝術作品中,為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注入新元素。這一想法受到美國建築大師獎的青睞。《尋聲》是他們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追求的原創作品。

這件由2018年開始構思的作品獲得「景觀建築—裝置與結構獎」。當時「即興項目」建築團隊受香港藝術推廣辦事處的邀請,聯同香港創樂團創作出藝術裝置《尋聲》,作品亦是《邂逅!市中森》17個公共藝術項目的其中之一。設置地點為香港最早建立的公園香港動植物公園。孟麗泰解釋:「我們當時只想設計一個演奏台或者舞台,然後我們發現樂團在嘗試新的音樂語言,因此我們設計出一種擴音器,可以讓音樂傳到整個公園。這很有意義,因為這樣樂師及其他樂手可以在舞台的不同角落製造聲音,讓聽眾自行探索不同樂器的聲音,這也就是為甚麼這個裝置名為《尋聲》。」

獨特的設計和建材的選用使作品脫穎而出,體現了多學科設計的智慧和可持續性。這也是這兩位建築師設計作品的主要特點。蘇約翰表示:「我們經常設計的竹枝結構,與當今世界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相契合。」

我們對澳門的文化傳承非常感興趣。我們的竹制結構裝置體現了這種文化,並深受粵劇的啟發

孟麗泰

孟麗泰並補充,「即興項目」工作室在市場的定位上,優先考慮建築的可持續性、臨時性和建材的重複利用性。她強調,優先考慮竹枝材料還有另一個原因。「我們對澳門的文化傳承非常感興趣。我們的竹制結構裝置體現了這種文化,並深受粵劇的啟發。這種當地的文化具有能夠改建的多功能性,我們可以在不同的作品中注入這種文化」。

蘇約翰續說,最初他們是受粵劇啟發。「這部作品是對粵劇的重新詮釋。其實,我們無意中也在重塑澳門的傳統文化」。

竹枝結構的價值

自2013年,兩人開始專注研究竹枝結構工藝技術。他們查看相關的攝影記錄、不同製作階段的圖紙、請教相關領域的師傅。最終,他們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竹枝結構工藝技術,以填補關於這個工藝一直是以口耳相傳的的紀錄空白。

在研究竹枝結構技術兩年後,2015年,「即興項目」工作室製作了第一個竹枝裝置作品《三胞樹》(Treeplets)。孟麗泰表示,「學習這項技術花了不少的時間。很難從圖紙上找到製作的方法,因此直接向師傅學習相當重要。這項技術令人著迷,需要保持高度的熱情、嚴謹的態度和敏捷的反應。這個過程十分有趣,因為師傅們看到自己的技術以另一種方式呈現而感到高興。他們還提出更複雜的設計,這給予我們動力去挑戰和突破創新」。

二人開始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已有10年,最終的作品成為了當地的文化遺產。蘇約翰表示:「這是我們有意為之的。港澳地區是中國,少數仍在使用竹枝結構 的地方,這項技術已經瀕臨失傳。現在的大師幾乎都是工匠。與他們合作帶來的協同作用十分重要,因為沒有他們,我們無從下手。同時,他們也覺得自己的手工藝變成了一項藝術,而且某程度上他們的職業得到了提升,這對社會來說是一件好事。這項技術是無價之寶。」

現在的大師幾乎都是工匠。與他們合作帶來的協同作用十分重要,因為沒有他們,我們無從下手。同時,他們也覺得自己的手工藝變成了一項藝術……這項技術是無價之寶

蘇約翰

沒有甚麼是永恆的

這種竹枝結構裝置也有其缺點。與傳統建築相比它無法長時間保留。但這兩位建築師對此並不擔心。蘇約翰認為:「我們並不是單純是為了美觀而設計作品。這也就是為甚麼需要從多學科出發,就像這一次我們結合了音樂。」

儘管這個設計作品不能永存,但卻可以重複製作。在內地,已經有工作室對此感興趣。蘇約翰表示:「我們將實體模型按真實的比例製作出來。由於作品本身就是一項活動,這需要在活動開始前,在短時間內完成作品。拆卸裝置後,並不是意味著一個活動結束,而是下一個活動的開始。因此,這項技術的臨時性不是缺點,而一種魅力。」

孟麗泰認為:「雖然這類作品是短暫的,但這不是問題。即便是傳統建築也不一定能夠永存」。蘇約翰則強調:「重要的是作品和活動為人們帶來的印象,沉浸式體驗創造回憶。這種效果十分有趣。」。

「即興項目」工作室的臨時作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重複利用。孟麗泰強調:「我發現在同一個地點設計不同的作品很有趣,但我同時也會遵循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

美國建築大師獎自2015年起設立,與國際設計大獎(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同為Farmani集團所創設,旨在加強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蘇約翰認為,建築學不再單純是建築物自身。「建築學有許多分支,我們現在從事的就是其中一種。 的我們臨時建築建在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的建築旁邊。她的作品也曾獲得這個獎項。這樣的結果體現了建築學的多樣性。」

孟麗泰亦強調這項大獎的重要性。「我們不僅視此獎項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也是在宣揚澳門本土文化。這個平台有助於宣傳我們的臨時建築。」

除了設計臨時建築,「即興項目」工作室也會設計傳統建築,例如修復澳門大賽車博物館。孟麗泰解釋,臨時建築的修建時間短,強度大,而且還需要不斷試驗。「不久前,我們開始使用金屬建築架設計作品。這十分有趣,因為我們之前都是人工搭建,很少使用金屬架,現在可以更快、更規範地設計作品,這體現了金屬架的靈活性和潛力。我們希望拓寬領域,使用新的材料。在不忘竹枝結構的情況下,建材的多樣化十分重要。」

應澳門藝術博物館的邀請,「即興項目」工作室於本月19日參與展示32位藝術家的作品的藝術展覽。蘇約翰表示:「我們再一次選擇在博物館以外的公共空間作展覽。每一場展覽都是我們進一步學習的機會」。

葡萄牙攝影記者Gonçalo Lobo Pinheiro亦獲得第一屆建築攝影大獎。他的作品是從東望洋新街的角度拍攝新葡京酒店和娛樂場。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