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科索沃地位模糊是巴爾幹不穩定的主要焦點

科索沃地位模糊是巴爾幹不穩定的主要焦點

政治動盪,經濟危機和與塞爾維亞的外交衝突仍然是科索沃面臨的主要挑戰,這是在北約干預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衝突發生後的自我獨立之後的12年。

塞爾維亞認為科索沃是其國籍和東正教的「搖籃」,在奧斯曼人撤退巴爾幹半島後,經過了四個多世紀的發展,科索沃在20世紀初再次融入了斯拉夫王國。但是,如今,缺乏對其地位的定義是歐洲該地區不穩定的主要根源之一。

在面積為阿連特茹(Alentejo)表面三分之一的小地區(10,887平方公里,目前有180萬居民),當地的阿爾巴尼亞族人converted依伊斯蘭教,人口密度日益增加,加劇了他們的分裂主義野心,並於1974年制定了憲法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使他獲得了在塞爾維亞(該聯邦的六個共和國之一)一體化的「自治省」的地位。

蒂托(Tito)於1980年去世後,普里什蒂納(Pristina)和科索沃其他城市爆發了暴力的阿爾巴尼亞抗議活動,要求更多的自治權,聯邦政府對此施加了強烈的壓力。

九年後,隨著米洛舍維奇(Slobodan Milosevic)上台,塞爾維亞取消了科索沃(以及北部伏伊伏丁那省)的自治,而當時民族主義的衝動最終暗示著對南斯拉夫的破壞。

宣布使用恐怖主義手段的科索沃解放軍(阿爾巴尼亞分離主義組織,UÇK)與對鎮壓作出越來越大反應的塞爾維亞軍事和警察部隊之間的衝突,將意味著北約在1999年3月進行軍事干預,這是其歷史上的第一次,通過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轟炸(減少到塞爾維亞和黑山)。

但是,國際外交官試圖通過派遣「核查團」到科索沃來避免戰爭,這是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組織的最重要的行動,然後邀請所有參與衝突的人前往朗布依埃會議,失敗了。

發生這些事件後,在當時有塞爾維亞佔多數但仍為穆斯林占多數的科索沃,在北約一支龐大的軍事力量(Kfor)在場的情況下成為聯合國的「保護國」,直到2008年獨立宣布獨立阿爾巴尼亞當地領導人。

儘管有西方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美國的大力支持,但阿爾巴尼亞人(約90%)對獨立的幻想並未得到回報,而科索沃如今已成為歐洲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第三低的國家。

它仍然是歐洲最年輕的國家,平均年齡為30歲,但青年失業率達54%,這意味著大量移民。

2019年,約有30%的科索沃人生活在國外,據世界銀行稱,他們的現金匯款佔GDP的15%。

前科索沃「政治領導人」科索沃第一任總統科希沃·哈西姆·塔西的命運也反映出這種地方性的政治動盪,前總統在「獨立戰爭」的主要領導人的陪同下在海牙等待審判。指稱衝突期間犯下的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

193個聯合國國家中,共有117個國家承認科索沃獨立-儘管人數變化非常頻繁-包括美國和歐盟27個成員國中的22個(西班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希臘和塞浦路斯除外) 。

普里什蒂納也得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機構的認可。

另一方面,除了塞爾維亞繼續將科索沃視為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俄羅斯,中國,印度,巴西,南非或阿根廷等國家並未承認獨立,儘管在2010年和諮詢意見中,國際法院認定「它總體上沒有違反國際法」。

儘管美國一直是科索沃獨立的主要推動力,但自2011年以來,歐洲聯盟(歐盟)在為與塞爾維亞關係正常化進行的調解談判中取得了有限的成果,對穩定該巴爾乾地區起著決定性作用。

歐盟堅持認為,可能加入歐共體意味著與塞爾維亞達成協議,塞爾維亞已經正式開始與布魯塞爾的漫長談判,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如今,科索沃人是巴爾乾地區唯一隻能持簽證前往歐盟的人。

9月,貝爾格萊德和普里什蒂納在美國強制達成的一項協議中宣布經濟關係正常化,其中包括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這一立場與歐盟的做法背道而馳。

科索沃領導人已經確認願意在耶路撒冷設立大使館,但塞爾維亞仍保持其在特拉維夫的代表權。

自轟炸開始以來,約有20萬塞族人離開了科索沃。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