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紹興古城恢復「記憶」

紹興古城恢復「記憶」

袁震宇、商意盈、許舜達

沿着河道走過名為「探花橋」的石橋,便來到了書聖故里。這個以中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命名的街區道路用青石板鋪就,兩邊都是古老的民居,是典型江南水鄉的模樣。

書聖故里是位於中國東部紹興的老街區,也是該地古城保護的重點項目。紹興建城已有2500多年歷史,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被人們稱為「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一部博大精深的線裝書」。如何保護及發展古城,是紹興一直以來面臨的課題。

紹興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公室主任徐覺民說,紹興古城保護遵循的是「修舊如故、以存其真」,從文保點到名人故里到歷史街區再到全城保護,由點及面帶動全域整體提升。「整個過程中,紹興是活化的,是有煙火氣的,是見人見物見生活的。」

2018年初,《紹興古城保護利用條例》相關立法程序正式啟動。2019年1月,條例正式實施,針對紹興古城特點特色、保護利用現實需求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立足古城整體、物態、活化保護利用思路,佈局結構、設計制度、安排條文。

非古城功能外遷,高層建築疏解,文旅功能填充,老舊小區(歷史街區)改造,多個城市有機更新項目落地……古城保護,正在9.09平方公里的紹興老城區開展。

經過充分論證和精細的設計施工,原紹興市政府所在的一幢10層和一幢12層的大樓被「降」到5層以下,改造成「紹興名人館」、「氣象博物館」、「紹興清廉館」。這一方面可以配合打造紹興老城區的天際線,另一方面也是紹興打造「博物館之城」的又一步。

「文化,是當代紹興最大的特色、最大的優勢,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動力之源和重要支撐。」紹興市越文化研究會會長魯錫堂說,通過古城保護,留住城市的歷史文脈,是為了激活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

「去」和「留」之間,紹興聘請了45位規劃設計和文物保護等方面的專家作為智囊,同時始終注重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020年,古城內的77個老舊小區得到了提升改造,包括截污納管、雨污分流、路面更新、立面改造、智安防控等一系列工程,有效改善了群眾的生活質量。

位於古城內的燕甸園小區毗鄰魯迅故里和沈園,是建成已有22年的老小區,經過提升改造,解決了過去設施陳舊、停車位不夠、物業管理缺失問題,已經初具現代小區樣貌。

燕甸園小區居民楊興全說:「老小區改造,不僅僅是改善古城總體面貌的大好事,更是一件真正惠及民生的大實事。我們都是受益者。」

紹興在古城保護中解決「錢從哪裡來」也走出了自己的新路。紹興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公室黨工委委員黃夏峰介紹道,古城保護基金由部分土地出讓金組成,目前已經籌措約30億元。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最大程度保障古城保護發展項目的實施。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