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方枘圓鑿的填海

方枘圓鑿的填海

蘇爔琳(Catarina Brites Soares)

有關澳門填海,本澳環保學者陳俊明提到海洋生命被毀,以及正如何利用填海來解決嚴重的污染問題;本澳建築師蘇偉圖(Nuno Soares)認為這是有益的;企業家田達德(António Trindade)則認為毫無意義,政府沒重視令人關切的問題。

新的填海區面積為350公頃,包含多個區域。在新城A區,其中30幅土地分配建設28,000個公屋單位及超過4,000個私人住宅單位。這是世界上最新的一種可讓海洋資源得到發展的手段。
在未作解釋或詳述的情況下,土地工務運輸局及環境保護局表示,2007年,政府委託一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構,編寫關於將海域用於新城填海區及環境影響的報告(見另文)。兩個部門的結論是:「分析的結論是,由於施工時間短,一旦完工,任何影響都將消失。」
環保學者陳俊明反駁,填海總是會有害的,因為會改變原始的生態系統,降低生物多樣性:「越來越多危及海豚和其他海洋物種。澳門盛產海藻和蠔,但由於持續不斷的填海,有關的物種,以及蝦都很少見了。」
但他認為,有些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影響:「在其他地方,人們關注水循環和物種數量的增加。環保人士一致認為,應始終限制干預區域,避免填海,除非確實有必要。」
此外,缺乏土地及人口增長,無可避免地要填海。陳俊明稱:「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政府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土地,並制定人口增長計劃,就不用填海。」
盛世集團行政總裁田達德稱,澳門及氹仔對出的填海區,已經有很大的沉積,但他重申,這將對海洋生物產生影響。
造成環境干擾的問題,包括沙粒的來源和運輸。他稱:「由於中國禁止在廣州、福建和其他地方開採沙粒,因此產生雙重影響。在經濟、可執行性和速度方面都是完全有問題的。有其他解決辦法。」田達德表示:「80%的填海是不必要的,因為這些沙子之後將需要被移走,然後才能建造建築物。」
建築師蘇偉圖表示,澳門一直以來有填海的傳統,這裡比較淺海,這是澳門的特殊情況。
他亦同意當中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如將許多廢物倒入水中、移入改變化學性質的土地、改變棲息地—從海洋變成陸地—以及選擇沙粒的技術和方法造成的污染。他說:「影響最小的技術是,限制填海的空間邊緣,並在外設一道屏障。另一個問題是液壓動力,若海灣變窄,水流速度將會增加,並在漲潮時產生影響。必須注意這件事。」
儘管他承認這有不利之處,但他指出,澳門和香港的填海問題完全不同。在香港,填海較具爭議,因為屬深海區。「澳門使用的是過去兩個世紀以來一直在使用的技術,我們今天所見的城市,只能靠填海才能實現。」

替代方案

蘇偉圖表示,澳門有行政上的限制,若本澳人口繼續增長—目前是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剩下的選擇是,例如在路環的保護區內大興土本。他表示:「我不認為這是個好主意。」改變空間的用途,使其成為住房並增加密度,建造更高的建築物。「從生態角度看,我們沒有比填海更好的選擇。但是,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是非常重要的。」
田達德很明確:「填海,特別是專門用於建築的填海是毫無意義的。」至於政府為甚麼堅持?他笑着說:「我完全不知道。」
田達德回憶,應用在澳門的方案,在南灣,沒有填海,而是用柱和預製板建成地基,上面建有新八佰伴、英皇娛樂酒店、AIA Tower等。他強調:「下面都是水。」
當談到大灣區,田達德表示,更沒有必要填海了:「沒有必要着眼於橫琴和中國是否可以成為澳門的擴張區域。」
無論內地有沒有空間,他認為,土地不能繼續堅持不斷增長的觀點。「澳門就是這樣。」20、30年後的規劃是另一個被忽視的解決方案。「現在所做的只是一個概念」。
陳俊明指出,儘管新加坡經常採用填海,但當地政府並沒有忽略有利於人口的規劃和管理。他說:「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構想了60年。」與此相反,澳門沒有有效利用土地和造福社群。

政府沒有說的

陳俊明稱,儘管填海造地成本很高,但面對社會上沒有爭議的情況,行政當局能夠將填海造地資本化,並且創造更多就業職位。
他指出,填海也是政府解決其他頭痛問題的方式。他警告:「沒有地方可以容納河道中累積的大量垃圾,填海是隱藏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他稱,填海將繼續,與城市的發展密不可分,但需要科學和謹慎的規劃。
相反地,蘇偉圖表示,必須嚴肅對待20世紀90年代建立的南灣大型填海區。「當時,人們說這是當務之急,因為人口正在增長,現在我們看到這裡無人居住。這一地區沒有住房。這裡有法院、消防局等等。我們得嚴肅對待。」
對於這位建築師來說,只有在真正具備理由時才能開展填海—在這種情況下,他認為,填海是因為人口在不斷增長,這是好用途。「我們不能在填海對經濟和環境有影響後被浪費,必須立即規劃使用和功能」;適當的技術—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品的使用,和限制干預區域;以及填海後的計劃。他稱:「這是我通常聽不到的討論。填海有可能摧毀海洋生態環境,但也有可能重建。這是一項道義上的當務之急,必須制定之後的計劃,為動植物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思考是必要的

陳俊明認為,應尋求減少環境影響的機制。這方面的例子包括,為海洋生物建造更多的沿海棲息地,以及模擬自然環境的人工解決方案。「然而,填海永遠不可能是澳門發展的長期解決方案。」
蘇偉圖認為,填海可能是一種解決辦法,而不是一個問題:「例如,這被用來容納澳門無法容納的污水處理等必要的基礎設施,並定義該地區希望與水之間的關係。」他說:「澳門是一個港口,但遠離河流。必須有海洋、體育、思考、餐飲活動甚至公共建築的空間,以使日常生活與水的關係更加緊密。」
蘇偉圖則認為,至關重要的是了解靠水生活的漁民聲音,他們瞭解河道,並會有建設性的觀點。他總結道:「任何干預都會產生不利影響,但必須在干預期間儘量減少這種影響,並改善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

研究結果

政府委託進行的有關新填海研究的摘要提到,擬採取適當措施,確保周圍水域的水動力和生態方面。此外,分析考慮到了集水和排水工程的執行方法,主要污染源以及影響水生態系統的廢水的成分和特性。有關A區的結論傾向於通過水閘控制,並建造14公頃的人工紅樹林,「以消除部分地表污染源,從而避免積聚,創造美麗的生態景觀」,文件寫道。
防洪閘系統還將在C,D和E區應用。「三個閘口將與氹仔一起形成內湖(……)可以利用潮汐來確保湖水的水質,從而形成一處休閒景觀。」
研究摘要亦建議安裝固體廢棄物存儲設備、收集和處理污水的基礎設施,以防止污染海洋;採用創新的低影響模型,以建立天然水生生態系統,並加強區域合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這項研究是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的。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