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盒子裡的期待—透視盲盒消費

盒子裡的期待—透視盲盒消費

新華社

「90後」莊楚嫻在大四那年收穫了第一個盲盒——Sonny Angel動物係列的一隻小羊玩偶,此後她不斷期待著更多玩偶的到來。五年裡,她共收集了30多個不同系列、造型各異的玩偶。

「我把這些玩具錯落有致地擺放在書桌和窗台上,感覺找回了童心。」莊楚嫻說,她會隨身攜帶著那只小羊玩偶,不管是出國讀書,還是外出旅遊,它就像一個很好的伴侶。

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樣式的玩偶,消費者憑藉運氣抽取,有時抽到重復的固定款,有時則抽到心儀款或者隱藏款。這種隨機化的體驗讓不少年輕人感到新鮮刺激,選擇「入坑」。

天貓2019年發佈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手辦超過潮鞋和電競成為「95後」熱度最高的愛好之一,過去一年在國內知名電商平台上,大約20萬消費者在盲盒上的花費超過2萬元人民幣。跟蹤玩具市場動向的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國內盲盒市場市值已超過25億元人民幣,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5.6%。

盲盒不僅成為一個經濟現象,也反映了當下中國年輕人,特別是「95後」一代的心理和生活狀態。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韋文琦對記者表示,對學生和上班族來說,寫一篇論文做一個項目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盲盒的即時性能讓消費者在當下就得到滿足,「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比起實用價值,年輕人更注重物品帶給自己的情緒價值。」

一個盲盒的售價在49元到79元人民幣不等,也有上百元的。不少玩家表示,花幾十元獲取一個小快樂挺值得的。

盲盒不僅是一個玩具,還是一種能夠滿足歸屬與愛等需求的媒介。特別是對於面臨社交恐懼症等問題的年輕群體而言,盲盒不僅給予他們精神寄託,更帶給他們認識朋友的機會。

韋文琦說,玩家們可以交換重復的盲盒,或者在二手市場買到盲盒,玩家們在自己的圈子談論著共同的興趣和話題,「在越來越宅的信息化時代,許多年輕人通過抽盲盒結識了許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在盲盒的圈子裡面找到了歸屬感。」

對年輕人而言,盲盒更是承載了他們這代人的記憶。從過去裝在方便麵裡的水滸卡片,到後來的福袋、扭蛋,甚至在電子遊戲裡抽遊戲皮膚,各種類型的盲盒不僅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也成為他們情感的寄託。

正如電影《阿甘正傳》裡所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甚麼味道。」其實盲盒也像一盒巧克力,買家也不知道打開下一個盲盒會不會有自己想要的。

驚喜和期待的背後,「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不少盲盒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正所謂「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對此專家建議,家長和老師應引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費觀,避免誤入消費圈套。同時,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避免其畸形發展,給社會和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對待燒錢的愛好,還是應當保持正確的消費觀念。我們可以為快樂買單,但不該為衝動買單。」韋文琦說。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