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疫情之下 藝術竭力煥發

疫情之下 藝術竭力煥發

羅嘉華

第二屆「國際女藝術家澳門雙年展」(ARTFEM)來到尾聲。疫情之下,由決定舉辦日期,運送藝術作品,到邀請藝術家來澳,策展人皆面對不少挑戰。縱然如此,首席策展人馬若龍認為,今屆展覽成績不俗,比上一屆有不少突破。他又指,雙年展的網絡現在變得更大,「所以兩年後,我想藝術家會(對ARTFEM)有興趣,即使我們不找她,藝術家知道有這件事,會有興趣。」

ARTFEM策展人之一郭恬熙也認為,大家有共識,認同ARTFEM值得投放心思,「相信大家都會覺得,除了有意義之外,亦是國際性。我們希望做到國際標準,在這層面上大家都很認真地參與。」

疫情下策展 突破上一屆

「國際女藝術家澳門雙年展」由婆仔屋文創空間主辦,澳門基金會及多個本地機構贊助,是國際上僅有的大型女性藝術雙年展。受疫情影響,今屆由原定的3月8日延至9月30日至12月13日舉行。是次雙年展是第二屆,由五位策展人:馬若龍、郭恬熙、朱焯信、李圳香和Leonor Veiga負責挑選澳門、香港、內地及國際的藝術家。來自22個地區的98位女藝術家共142件作品分佈於婆仔屋、市政牛房(已結束)、東方基金會及里斯本畫廊這四個藝術空間內展出。
展覽到尾聲,首席策展人馬若龍回顧今次ARTFEM時認為,今屆雙年展除首次設定主題外,亦有多項突破,例如首屆ARTFEM未能將外地的裝置藝術、雕塑等帶來澳門,但今年成功展出多個外地女藝術家的裝置作品,而雖然參展藝術家較上屆少,但作品種類更多元化,更能反映現代藝術趨勢。今年也使用了很多社交媒體推廣,令更多人認識ARTFEM。另外,展出空間也由藝術博物館變成四個位於不同社區的藝文空間,「藝術種類多,也是一個教育過程。」
翻查資料,2018年首屆ARTFEM位於婆仔屋的展覽在三至五月間約有三千人次參觀,位於藝博館的要主展場則約有八千人次。根據婆仔屋文創空間提供的數字,今年ARTFEM婆仔屋展場十月至十一月入場人次約為五千人次。馬若龍認為,今次的參觀的人次有上升,而作品分散於四個展區,與居民之間的互動更多,但因訪問這天展覽仍未結束,故未有最終數字。

團隊精神 克服困難

另一位策展人郭恬熙也認為,今年雙年展最大的挑戰是疫情。她指,很多國際大型展覽都被迫要延期,繼而取消,但ARTFEM只是延期,最終成功舉行。而今次展覽的作品數目眾多,運輸不易,加上部分策展人在外地工作,機票也難求,工作變得吃力,幸得團隊合作及婆仔屋的技術人員支援。她憶述,不少大型裝置藝術都在牛房展出,其中一件需要吊起一塊很重的石頭,團隊幾經辛苦完成後卻發現石頭上下倒轉了,要重新再組合。有一個則是要砌出一個「曼陀羅」。「用泥去堆砌一個壇城(曼陀羅),是一種西藏的傳統(藝術)。」而這藝術講究比例與對稱。剛好策展人朱焯信、李圳香還有兩位內地藝術家已到澳門,大家於是一起合力完成。
「藝術家都很感動。我們一大班人,包括策展人、參展藝術家,還有婆仔屋技術團隊支援,同心協力完成了。基本上過程有一點像行為藝術。藝術家也很開心,很感動,我們的團隊能完成她的作品。」
郭恬熙又指,今次參展藝術家中,以本地藝術家最多,有31名,而本地作品的水準和國際藝術家的水準基本一致,很為澳門藝術家感到自豪,「證明本地藝術家能與國際接軌。」她亦表示,整個過程都非常開心,「因為很有滿足感,由零開始去聯絡、溝通,到最後展現到成果,成果也很明顯做得有水準,所以都非常滿意。」

下一屆籌備已開展 

開始籌備下屆展覽了嗎?馬若龍表示,已想好下屆的主題,但暫時未能公佈。他指,下屆的策展團隊仍會是原班人馬,也傾向把展覽像今年般分散於幾個展場進行,至於仍會在三八婦女節舉行還是像今年一樣在中秋節開幕則尚未決定。他又透露,有一些還未落實的想法,例如希望做一個展覽,是與歷史上出色但鮮為人知的女藝術家有關,「會是一個很大的國際焦點。」
「國際女藝術家澳門雙年展」來到第二屆,仍屬起步階段。馬若龍也自言:威尼斯雙年展百多年了,我們才第二屆,慢慢來吧。確實,澳門地方細小,發展藝術面對不少掣肘,加上未來仍有疫情及經濟放緩等挑戰,都為行業前景蒙上陰霾。但不論如何,藝術都要不斷發聲。就如今屆ARTFEM婆仔屋展場開幕當日,馬若龍的致辭提到:「沒病毒能侵害思想的根基,病毒也不能使創意的花朵凋零。沒藝術的生命就像沒靈魂的身體,像吸血鬼一樣躲在黑暗中。這種生活是每個藝術家的惡夢,人類也不希望自己的靈魂從此消失。萬歲!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萬歲!」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