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資訊科技與學校有段距離

資訊科技與學校有段距離

羅嘉華

資訊科技發展迅速,相關教育也是澳門政府近年的施政焦點之一。教青局也於2018年委託了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國際業務(NIEI)研究團隊開展「資訊科技教育專項評鑑」研究項目,並為澳門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提供建議。研究概要提到,學校各年級使用資訊科技的頻率仍屬於低。教育學學者黃素君認為,資訊科技教育應要普及,且除了關注學生的技術外,也需要關注其對於資訊科技的使用是否持有正確價值觀。

互聯網普及不斷年輕化

據澳門統計局2019年的「住戶使用資訊科技」調查顯示,71600位年齡介乎3至14歲的受訪者中,互聯網使用者有48500人,普及率逾67%,大多表示會在家中上網,其次是透過手提電話在任何地點,第三則是上課地點。上網的主要目的是網上娛樂,其次是通訊,第三才是資料搜尋,上網頻率也多為每日。而這年齡段中,聲稱擁有手提電話的有20500人。
15至24歲的受訪者方面,互聯網普及率超過99%,是各年齡層中最高。由於其中絕大部分皆擁有手提電話,故較多會隨時隨地上網,其次才是在家中,第三是上課地點。而上網目的主要為通訊,其次才是網上娛樂和資料搜尋。而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統計局2019年的資料,聲稱家中有15歲以下兒童,而家中沒有電腦設備的,有5500戶,佔受訪戶數接近3%。

研究:學校使用資訊科技頻率仍低

互聯網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是兒童在使用資訊科技(ICT)方面也掌握一定技能。但當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如何培養新一代有效使用、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也是現時教育政策要考慮的要點之一。教青局於2018年委託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國際業務(NIEI)研究團隊開展「資訊科技教育專項評鑑」研究項目,以蒐集澳門的中小學校在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與教方面的有關訊息,借鏡新加坡等不同國家地區的經驗,評鑑澳門在資訊科技環境下教育發展的狀況,並提供澳門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建議。教青局於今年5月把有關調查概要上載到網上。當中提到,受訪的老師及學生均對資訊科技態度正面,但學校各年級使用資訊科技的頻率仍屬於低,而老師在使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也面對資源與心理抵觸等各方面阻礙。同時,有必要重新評估目前資訊科技與非資訊科技教師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部署計劃,讓學科教師及時掌握和自主把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中。

教青局:不斷加強主動引導

教青局回覆《澳門平台》查詢時表示,教青局協同各校建構、具備家校通訊和網上教學等功能的「智慧校園」已於2020/2021學年投入運作。教青局指,該系統支援學校優化管理,發展網上教學,並結合雲端服務平台,促進「教」與「學」電子化水平,及校本教學模式的創新。往後會逐年豐富智慧校園服務內容,推動教學和行政資訊化。同時,教青局將繼續通過教學設計獎勵計劃,鼓勵學校和教學人員進行更多不同的教學嘗試,優化網上教學資源庫,並將成功經驗或有價值的嘗試,與其他學校交流分享。
教青局又指,將持續優化「學校發展計劃」,其中,電腦跟學生的比例會作出調升,分別是中學教育階段由1:6調升至1:4,小學教育階段由1:8調升至1:6.5,供學校按實際需要在學校發展計劃中申請。同時,將組織和資助科普活動及比賽,例如「澳門青少年綜合機械人科普活動選拔大賽」等科普賽事,提高本澳學生的科技創新水準。
另外,據教青局於「資訊科技教育網」的資料顯示,2007/2008學年至2019/2020學年間,在資訊科技教育的投入反覆向上,共約6.8億,教青局也實施了教學人員一人一手提電腦計劃、推動學校持續優化資訊軟硬件、建設校園網絡和連接互聯網等等。該網又提到,教青局支持學校設置資訊科技教育專職人員崗位,2019/2020學年全澳共有112位資訊科技教育專職人員,以協助學校規劃及實施資訊科技教育發展計劃。

學者:資訊科技素養同樣重要

教育學學者黃素君認為,現時一些學校的資訊科技教育專職人員只被視作技術人員,較少能參規劃,同時學科與資訊科技之間較少結合,學生於是較少機會練習應用。她舉例指,自己十多年前到訪芬蘭時,留意到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也很高,而當地的教育傾向是學科與資訊科技的應用融合,例如老師會要求學生做調研報告之餘,也要使用資訊科技匯報成果,令學生有機會應用和練習。另一方面,疫情期間澳門多間學校需要推行網上上課,惟一些學生因欠缺家庭支援和經濟條件,要跟上時會感到吃力。她認為,資訊科技教育應要普及,不能只是集中提升一小部分人。
「現時STEM也不見有全部普及,有些只是興趣小組,即只是有興趣的學生;又或是一些尖子班,如機械人班。學校裡面幾千個學生,只有十個八個人能參加。這對於科普沒實際好處。」
「21世紀的人才培養,是每個人都要有綜合的能力。ICT就應是一個綜合的能力,至於日後他是否成為科學家,是基於他是否有一個基礎的綜合能力再提升,而不是我們集中只提升某幾個。我覺得方向千萬不能走錯。」
她又認為,當資訊科技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推廣時也需注意學生是否具備正確的價值觀。「ICT是一種便捷和快速的事,(訊息)一發佈後可能已對很多人造成一些很壞的影響。現時有些學生在網絡上有些不負責任的行為,講了之後不太(覺得)需要負責任。現階段在價值判斷和道德層次有所缺乏。你不覺得老師沒說,但老師講得是否夠深入?例如ICT和個人私隱法,老師怎去解讀?」「總體來說我覺得不是技術層次的事。技術的一定能掌握得到,反而應在觀念上多投放資源。」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