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梁志文:遺憾驅使可持續發展

梁志文:遺憾驅使可持續發展

周俊元

發現「澳門細蟻」的本澳生物學家梁志文認為,可持續發展是為未來下一代規劃。他接受《澳門平台》專訪時表示,遺憾可驅使人類做可持續發展,有利下一代生存。

現攻讀香港大學博士的梁志文,研究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包括溫度上升對外溫動物,即蛇、蜥蝪、螞蟻等的影響。他表示,氣候變暖或會導致糧食危機:「全球暖化會令外溫動物變得短命、體形縮小,未來20年或30年,有關的昆蟲體積或會縮少一半,導致人類所食用的家禽缺少飼料,從而令到人類的食物來源減少。」他表示,推廣可持續發展的飲食態度亦重要,當中包括推廣素食,以及用昆蟲作為蛋白質的來源。

梁志文


2010年,在日本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會議,由190多個國家訂定2010年至2020年的保護生物多樣性計劃。梁志文表示,最近的報告表示,所有參與的國家均未達標。他認為,維持生物多樣性對可續持發展亦有一定作用:「生物是相生相剋,只要保持穩定便不會出現疫症大流行,今次的新冠肺炎,就是因為沒有好好善待野生動物,與人類增加接觸而爆發。」
至於本澳的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有何關聯。梁志文認為,在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中,可減少填海或開挖山體:「這兩個選項可以二選一,或均做少一半,取得可持續發展。開挖山體會減少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加劇氣候暖化;而海洋中亦有藻類,可增加氧氣。」梁志文認為,可持續發展道理很簡單,即凡事不要做到最盡,因物極必反。全球已有75%的陸地面積,及66%海洋面積被人類污染或改變。
梁志文亦提到,本澳政府經常提及多元化發展,他希望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資源在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例如中醫藥的研究:「全中國有500多種可以由昆蟲提煉而成的中藥,當中澳門某些甲蟲,可以製成輔助放射性的肝臟癌症治療的藥品,起舒緩作用。澳門會否有人開展生物多樣性的評估,了解物種特性後,變作商業產品?」他認為,若某件事物沒有價值,不是真的沒有價值,而是因為沒有人投入時間及資源去發現其價值。梁志文稱:「大自然是一件很複雜的事。」
訪問期間,梁志文經常拋出一些問題讓人思考。當中他問到,若地球毀滅、生態消失,誰會有較大感覺?是大人還是小朋友?答案是大人。他表示,大人會為失去的東西感到遺憾,因此,可持續發展的計劃是為下一代的生存提供有利的環境,令到人類得到永續發展:「我覺得遺憾是驅使人類做可持續發展的動機。」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