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中國傳統匠人在數字化平台上「出圈」

中國傳統匠人在數字化平台上「出圈」

「出圈」是今年的流行詞。疫情背景下,中國不少匠人發現,借助數字化的平台,他們製作的工藝品,正在從以往的小眾圈層走向更大的市場。   

1993年出生的吳善釗,來自福建建甌一個頗具盛名的工藝美術世家,主要研習明清倣古傢具設計與金絲楠藝術家具製作。今年疫情期間,傳統門店的客源驟降,但吳善釗經營的木匯館整體銷量卻逆勢增長,其線上客戶增加了10%,成交價格比去年同期還漲了三分之一。在今年春季的一次線上拍賣中,吳善釗的作品「金絲楠木月洞門架子床」最終以19萬元的價格成交。   

吳善釗入駐的是一家名為「東家」的線上平台。這家平台由上海豫園股份控股,定位於東方美學生活,覆蓋首飾、文玩、茶道、服飾、家居等數十個行業門類,是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非遺購物節」推薦的線上平台之一。   

同樣在疫情期間不愁客源的還有「90後」匠人蔣程思,她來自江蘇宜興,是紫砂世家程家第三代傳承人。通過和線上平台一同策劃每週兩三場的「趕集日」,蔣程思製作的紫砂壺銷量同比增長150%至200%。   

「我們既要傳承祖輩的工匠精神,也要滿足新時代的消費需求。借助數字化平台,第一時間抓取‘壺友’的喜好和建議,點燃了更多創作靈感,也帶動了作品銷售。」蔣程思說。   

吳善釗和蔣程思是匠人中的「新生代」,也是中國傳統手藝人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不少傳統手工藝日漸式微,遭遇不同程度的生存考驗。復星聯席首席增長官、東家總裁孟文博認為:「傳統手工藝只有被使用,融入更多的現代家庭,才能‘活著’傳承下去,這就是數字化平台未來的努力方向。」   

依託豫園股份每年4500萬人的流量入口和快樂產業生態,東家探索將消費端的用戶和生產端的匠人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在線上化、數據化的基礎上,下一步我們希望實現手工匠人作品的品牌化。」東家創始人朱見山表示。   

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國風國潮的走紅就是一大例證。有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工藝美術品市場規模約5600億元每年,覆蓋中國2億以上的用戶人群。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認為,包括東家在內的線上平台,一方面幫助了傳統手藝人獲得市場回報;另一方面建構了一套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手工藝生態系統,挖掘和實現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