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民法典折射大數據時代下的中國民生新話題

民法典折射大數據時代下的中國民生新話題

遊戲幣被盜該怎麼辦? QQ號是否可以繼承?信息洩露造成的騷擾電話轟炸該如何解決? ……這一系列大數據時代下催生的新問題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都能找到答案。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誕生於互聯網時代,帶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網絡印記,其中對網絡虛擬財產和個人信息的強化保護就是典型。

近年來,網絡虛擬財產的糾紛屢見報端。據安徽省蕪湖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副庭長肖珍介紹,早在2003年,中國就出現了首例網絡虛擬財產糾紛案——某在線收費網遊玩家李宏晨發現其賬號中耗時兩年、花費上萬元現金購得的幾十種遊戲裝備突然不翼而飛,隨後對遊戲公司提起訴訟。

「除此之外,網絡虛擬財產的評估、分割、繼承都存在較大爭議。」肖珍舉例說,蕪湖法院受理的一起離婚糾紛案中,由於無法評估網絡虛擬財產價值,夫妻淘寶店舖的分割成為司法難點。

「此前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屬於法律空白,時代呼喚讓其有法律依據。」肖珍說。

民法典確定網絡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在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張紅看來,這一規定揭開了網絡虛擬財產具體立法的序幕,意義重大。

「民法典對網絡虛擬財產的開放式立法,為虛擬財產的立法保護預留了空間,以靜待今後立法研究的深入與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形成一個完整的規範體系。」張紅說,這吹響了相關立法的號角,體現了對網絡文明時代的回應。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

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日益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數據的產生、採集、共享逐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個人信息被竊取、盜用、交易的現像也日益突出。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有43.6%的網民在過去半年上網過程中遇到過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洩露問題佔比最高,達23.3%。

「公眾日常使用的App,很多都存在過度收集或使用個人信息的現象。而國家在數據採集、開放、共享、交易等方面監管機制還不健全,缺少相應的規範標準,數據共享開放安全無法保障,個人信息的保護亟須加強。」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滁州市市長許繼偉說。

據張紅介紹,民法典出台前,中國僅有《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互聯網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指南》等效力層級較低的部門規章。關於個人信息效力較高的規定主要分散在侵權責任法、網絡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中。

「民法典人格權編明確將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專門作為一章表述,對個人信息保護進行了詳細規定,明確了個人信息的具體內涵,基本建立了個人信息的保護體系,深深打下了信息時代的烙印。」張紅說。

在肖珍看來,民法典關於個人信息的規定實現了法律體系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對個人信息全方位的雙重立體保護,反映了對互聯網時代民生話題的回應。

「中國民法典編纂於人類從工業文明邁向信息文明的重要轉換階段,對網絡空間的有序運行更為關注,體現了互聯網時代下法律的與時俱進,對社會個體福祉的肯定與支持,彰顯了人文關懷。」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