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專訪 「教學質量是過往最重視的,將來亦如是」

「教學質量是過往最重視的,將來亦如是」

蘇爔琳(Catarina Brites Soares)

麥侍文是聖若瑟大學新任校長,他表示國際化和增加交流機會是未來工作的重點,並會開設新課程,但會維持一貫的大前提:優質。這位生於威爾斯的神學家是聖若瑟大學第4任校長。他又提到不擔心大灣區會帶來競爭,因澳門和聖若瑟大學都各擁獨特優點,與葡語國家的關係更是無可取代的。他坦言不獲批准招收內地生確帶來困難,但不認為是因天主教大學所致。

—你如何評價上任校長薛沛德的工作?
麥侍文:未來所有的工作都是可能的,因為他任內做得非常好。我感覺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過去8年,學校向來最強調質量。未來會繼續這個方向嗎?
麥侍文:我們知道不可能會有最優質的課程,同時不會有最優秀的學生,但教育的質量向來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未來也如是。我們任何改變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提供盡可能最好的教育。


—你提到了改變,你有什麼想法?
麥侍文:我們希望培育出德智兼備,而且具批判性、創意和細心思考的全人,畢業時掌握流利的母語和英語,甚至多一種語言。這裡上學的學生實際上已掌握英語和中文,希望他們能一道學懂葡語。能培養到這樣的學生是我們的願景。從現在起到4年以後,也就是我首任任期完滿之時,要是沒能培養出這樣的學生,那我就不算成功。


—你說的改變具體是什麼?
麥侍文:我有一些想法但還不能跟你分享,因為還沒有和相關同事討論。我不帶領團隊,我是與團隊一起帶領。不是代表我不負責任,因為要是將來有什麼差錯,我肯定是被指責的。我只是下放自主權,那他們就要負責任,學校才會有進步。我要強調,授權也意味著會犯錯,但當你排除犯錯的可能性時,也排除了創意的可能性。我希望我們犯錯,那是無法避免且是必要的。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什麼影響?
麥侍文:這個問題的一部分是疫情會持續多久,我們沒有答案,也不知道疫情後的生活會是怎樣。我想回不去2019年12月時的狀況,影響了學生外出升學的意欲,特別是本科生。顯然,疫情為我們帶來了困難,但我很自豪我們應對的方式。我們很多課程僅用了一週時間轉成線上教學。

—未來會在這方面投放更多資源嗎?
麥侍文:我不認為線上教學是一個沒有限制的選項。面授教學是必須的,但這次線上教學是可行的。澳門政府在疫情中應對自如,其所作出的舉措令我很震撼。行政長官上任時,沒人預想到6星期後就爆發疫情,而政府應對得很好。我想像到在某些情形下面授和線上課程可相輔相成。我發現學生變得更獨立,效果比上一年更好,因為他們目前要以更自主的方式學習。

—你上任致辭中表示要優先投放在國際化,即是甚麼目標?
麥侍文:目的是要落實合作,讓我們的學生,例如,在葡萄牙修讀課程的一部分,在澳門也讀一部分,另在其他地方讀一部分。這樣我們國際化的同時,也能吸引更多海內外、以至全世界的學生來報讀。

—致辭中突出了葡萄牙。
麥侍文:不單是葡萄牙,還有整個葡語世界和東南亞地區。全球有很多天主教大學,但只提供學士學位課程。這些學院有學生希望繼續在天主教大學升學,我們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這是很大的優勢。

—聖若瑟大學的教學以英語為主,會構成問題嗎?
麥侍文:要是我們想成為一所國際大學,不管怎樣,以英語教學很合理。英語是全球最多人講的語言,中文的使用者也很高,葡語則是南半球最多人講的語言。我們可以匯聚這三種語言,成為一所位處中國、以英語教學、加上葡語文化,將是莫大的優勢。

—致辭中,你提到有一些東西是只有澳門才有,指的是什麼?
麥侍文:澳門是歐洲文化、葡語背景、中國文化的融合。學生要想國際化,任何一個地方也可以是選擇,但很多地方其實不是真正的國際。紐約其中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文化交融,這是令那城市與別不同的原因。當尋求國際化教育時,就要找一個真真正正國際化的地方,我覺得澳門正是這樣的地方。澳門是一個中國城市,我們務必要承認,澳門的一部分提供了這一前提,但所能提供的還有很多。

—澳門現在要面對大灣區挑戰,當前有何優勢和障礙?
麥侍文:可以將競爭視為一個問題,或視為一個要我們思考的挑戰。我們要思考有什麼是只有我們能提供,也要加強與其他大學的合作,這些是我們要反思的問題。我正在與一位博士導師和一位在香港和中山大學教學、在廣州居住的同事合作,這樣的合作就是我所指的體現。

—在大學層面而言,預計會有什麼困難?
麥侍文:困難當然會有,其中一個就是不能招收內地學生,但24年來也是這樣走過來了。要是能有改變,這意味著我們成為了內地決策者的信心夥伴。

—你預期的這些困難是因為聖若瑟大學是一所天主教學校?
麥侍文:不是。梵蒂岡與中國在2018年9月訂定了協議,表明了中國承認天主教會是一善意的團體。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我1月去北京的時候,受到中國官方宗教研究領域代表的熱烈接待,反而我不感覺存在問題。他們很理解我們辦學不是為傳教,而是為了服務社會和傳遞基督人道主義的價值觀。相信未來的困難是可以解決的。

—為什麼一直無法從內地招生?
麥侍文:我不知道,一直也無法招內地生。當澳門跟北京認為我們預備好的時候,我們很樂意迎接內地的同學。

—是你們工作的首要目標嗎?
麥侍文:我非常希望能招收內地生,但我也無法逼當局批准我們這樣做。我所能做的是向他們展示我們不是一個威脅。要是日後政策有變,非常好。要是維持下去,我們會保持耐性等出現改變。我不會試著逼迫他們。

—你希望整頓聖若瑟大學。在薛沛德校長任內,停辦了30個課程。
麥侍文:的確很遺憾。本科課程的過度專業化無論從經濟還是教育的角度而言都是不合理的。大學不是一間培訓學校,專業化的開展亦需要時間。未來我們開設的新課程必須是優質的。我們是一所位處中國南方、國際化且具天主教性質的大學,還擁中國與葡語世界的緊密聯繫。我們也是一所一直專注於人文社會科學的大學,政府也是這樣想,並希望我們繼續下去。我認為利用高等教育的政策和發展,澳門可以像杜拜在中東的角色一樣,成為亞洲高等教育的國際樞紐。這個組合在澳門的高等教育,我們有一定的作用。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