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未來的領導

未來的領導

他們未夠40歲,卻已出類拔萃。十個澳門的青年,將在十年內成為焦點。

 

Calvin Chui

崔天立Calvin Chui 律師/法律工作者 澳門青年峰會創會會長 28歲崔天立身任律師兼社團負責人,是澳門三大家族之一的家庭成員,立法會議員崔世平之子,上屆行政長官崔世安之侄。他在法律界鋒芒畢露,在社會界以澳門青年峰會創會會長的身份享負盛名,更為社會文化司司長任命成為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 十年前,他18歲那年剛到葡萄牙,在葡萄牙里斯本天主教大學學習法律。在那裏他學會了葡語,結識好朋友,融入葡萄牙文化。他形容中葡文化「就像在同一道菜中的兩種碳水化合物,大米和馬鈴薯,都是為人可接受的」。他表示:「葡萄牙的經歷使他欣賞葡萄牙文化,葡萄牙文化一直在澳門存在,但澳門卻未有好好把握機會發掘這種文化。」畢業後,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其後在英國劍橋大學修讀短期暑期課程。 完成學術生涯後,他取得了紐約律師公會的執業資格後回澳。回澳後,他致力推動社團活動。他是中葡學生協會的創始會長和創始人、葡萄牙及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的副會長,也是澳門基本法青年推廣大使協會的成員。問他未來20年他會不會走到哪個更高的目標。 他笑言表示很難預測,「我只知道我那時將會是48歲,但凡事皆有可能。」 年紀輕輕的崔天立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廣東話、普通話和葡語。 「一方面,我對法律非常感興趣。我希望一直執業和從事教職。另一方面,我想我會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金融領域上,也許會更多地涉足這一個領域。」他表示他更專於在金融法領域上,並在師傅陶智豪律師(Frederico Rato)和導師高彼濤律師(Pedro Cortés)的指導下,完成《錢伯斯全球法律實務指南》中有關澳門銀行及金融領域篇章的撰寫工作。他迴避回答一切有關政治的提問。他表示:「我的目標始終關注發展。我沒有特別的野心或政治志向。相反,我想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回饋社會,同時繼續以有益的方式發展我的技能和知識。」

一國兩制 是澳門成功的關鍵

一帶一路 全球發展。澳門必須研究自身如何為中國戰略所涵蓋的國家和地區作出貢獻。

大灣區 澳門的潛力尚有待觀察,大灣區的發展充滿挑戰和機遇,能為在澳門現時所面臨的各種困境打開一扇新的門。

澳門作為葡語系國家的橋樑 絕佳的定位。因其歷史和眾所周知的原因,澳門非常適合擔任這一角色。

政治改革 共識。這需要在其涵蓋範圍和方向上互達成共識。

香港局勢 令人感到傷心

 

 

Annie Lao劉嘉穎 Annie Lao環保主義者社會運動人士 30歲 颱風「天鴿」改變了她的生活。這場澳門近五十年來所遭遇的最大自然災害,使劉嘉穎成為一個環保主義者。但由於她在澳門的工作性質,劉嘉穎受邀領導一間博企的可持續發展研究部門。她回想:「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澳門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我感覺到有可能失去家園或我的家人 。」她又強調:「我以前以為我個人所做的已經足夠,但後來我意識到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天鴿」襲澳的影響讓她變得更加清醒,開始研究如何減少環境破壞並關注消費主義。她表示:「我意識到,我們沉迷於一種『用完即棄』的文化,這是不可持續的。」劉嘉穎牽頭許多倡議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污染等問題的認識,特別是減少塑膠使用量。她在社交網上創建了了多個專頁,如「Macau Sustain Tips」及「@plastic_free_macau」等。 2018年,劉嘉穎在網上發起「促請澳門政府立法減少塑膠廢物污染」的聯署,讓她成為澳門知名環保主義者。劉嘉穎已收集到1萬多個簽名,並被選為參加政府環境政策會議。她還與其他社會運動人士一向對政府施壓,要求政府推出首個限制使用塑膠袋的法律。但在這之前,除了對自然的熱愛外,劉嘉穎的生活也無比精彩。高中時期,劉嘉穎在聖保祿學校排名頭10名。十年前,她遠赴悉尼學習商業。於2012年本科畢業後,她開始在悉尼大學會計部門工作。工作了一年半後她決定辭職,並在澳洲和歐洲旅行,隨後在2015年回澳。劉嘉穎希望在20年後,環保事業能取得更大的成果:「我希望澳門成為世界上最環保的地區之一。考慮到我們強勁的經濟實力,只要我們願意,一切都是有可能的。確保我們生活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是擁抱自然,投資可再生能源和綠色替代能源,創造就業機會,吸引更多人才來幫助我們建立循環和可持續經濟。」她亦表示: 「金錢已經無法買到新鮮的空氣和乾淨的水 。」

環境 澳門是一個小城市,應當易於管理和實施新政策。但我們沒有一個有遠見的政府來推動可持續發展。我們見到越來越多的污染,我們需要一個更綠色環保的城市,經濟應該與自然聯繫起來,可循環經濟才是未來。

領導 不幸的是,我們的領導人非常被動,我們需要一個能執行更嚴格環境政策的行動力的領導人。

灣區 應立足可持續性發展的綠色經濟,聚焦環境保護。如果我們繼續保持現狀,我們就無法達成發展目標。

治改革 我們需要一個把城市福祉而不是財富作為優先事項的世代。

年輕一代 像我這樣的年青人感到十分沮喪,因為我們發現我們獲得純淨的空氣、乾淨的水和健康食物的可能性正在減少。我們必須更清楚地意識到我們消費了什麼。我們的錢就是我們的選票。如果我們不購買塑膠,這個行業就會走向終點。  

 

Gary Chao_GLP_04

周永豪 Gary Chao行政會委員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會長 30歲 周永豪是行政會中最年輕的成員。正值而立之年的周永豪受現任行政長官委任,成為行政會委員,將在未來五年為賀一誠提供建議。周永豪亦是本澳政界活躍人物,他卻表示他暫不考慮太長遠的未來。「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些甚麼事。我只能盡我所能,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從小的抱負,未來20年,我希望我還能繼續緊守我的崗位,不管將來是留在政府、還是在私人公司、還是在外面的社團,我希望能夠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所知為社會貢獻。」從他中學階段時擔任聖保祿中學學生會的主席時起,便開始在關注評論社會議題。 「隨著我的成長,我意識到必須有一個為人民福祉作出有效貢獻的平台,那就是我加入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的那一年,自此我開始積極參與各種政府的諮詢。」 在北京大學就讀了十年的他,曾擔任北京澳聯理事長、北大澳協副會長。在香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他回澳開始了他銀行業的生涯,同時為新青協工作,直到他現在成為了新青協的會長。 另外,他亦是中國銀行青年協會的幹事。 他表示:「我相信,由於我的經歷,注定我今天我承擔的職責。」

一國兩制 有助於促進社會繁榮、提高社區的福祉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們澳門的年輕人必須捍衛並好好利用一國兩制,為中國和人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一帶一路 這是一項出色的發展戰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及其創新、有組織、互惠互利,開放和共同的發展願景下,促進各國之間的合作與和平。

大灣區 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 需要大力推動澳門這個地區的的優勢和文化,提供更多有關的資源,尤其是向年輕人,以便他們可以做出正確的抉擇並且規劃未來的道路。

澳門的中葡平台  澳門充分利用的最大價值,為加強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之間的經濟和文化關係作出了貢獻,為數以百萬計的人民創造了福祉。澳門榮幸能在不同國家間起著橋樑的角色。 政治改革 澳門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不應破壞國家的發展與安全。 「一國兩制」的原則使我們得以穩定發展,並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改善社會福祉上作出了貢獻。我相信人民的聲音可以改善澳門的政治發展,透過人民的努力,共同為中國願景作貢獻。

香港局勢 這是一個很好機會讓澳門年輕人思考和分析。只有當我們以獨立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各種社會和政治現象,並且考慮到歷史脈絡時,我們方能對社會有更好的了解,並找到我們在這個社會適應的生存方式。

 

José Chan Rodrigues

戴顯揚 José Chan Rodrigues活動及娛樂喜劇演員34歲 「Born for the stage」(為舞台而生)是雜誌《亞博匯》1月刊一篇文章的題目,當中講及的就是戴顯揚和Yamilette M Cano。文章由主編Ben Blaschke執筆,寫道「這兩位主持人正快速成為博彩業活動的新面孔」,「如果你曾參與大型商業活動,你很可能已見過戴顯揚和Yamilette M Cano」。戴顯揚十年前在美國修讀傳意及戲劇。今天,他已成為澳門其中一位最廣為人知的主持人。他在香港出生,在澳門長大。他表示不是自己選擇這份職業,而是這份職業選上了他:「十年前已有很多人開始找我做活動主持人,因為我會廣東話、英語和普通話。」被問及有何目標時,他說大概也是買車買房,更表示兩個月前已達成最大的目標,又說:「如果可以獲政府勳章,那必是最大的成就。」他主持公眾活動的才能令他回澳後工作機會大增:「一開始我不太想以此為職業,因為主持工作既要準備很多,又要與觀眾互動,一開始我在台上也很緊張,但現在我已習慣了,還開始愛上這份工作。我已經將主持視為一份長期的工作。」他現時除了主持活動,還是他曾擔任過的澳廣視節目的主持人。他曾主持「亞洲國際娛樂展」及亞博匯50強晚宴,又推出原創歌曲,去年更以演員身分參與本地製作。他說:「我的目標除了澳門,也希望能發展內地市場。這是必然的,畢竟澳門太小了。」對於未來20年的具體目標,他認為仍言之尚早,但他有一個心願:「澳門每半年就會有變化。兩年前完全沒人講大灣區,現在大灣區發展已成了大眾的焦點所在。我作為主持人或是其他領域的參與者,我非常希望可以將澳門推廣開去,因為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澳門在哪,對澳門一無所知。希望透過我的工作讓人們更了解這個城市。」

青年一代 現在有很多給年青人的優惠政策,但年青人不能只滿足於政府的這些「甜頭」。應好好善用這些機會,不能固步自封。

娛樂產業 目前不算理想,我們過往非常依賴粵語市場,但這個市場在5年前已走下坡。因此我們除了要重視內地市場,也必須開發其他市場。

大灣區 我們常掛在嘴邊說要融入大灣區,但其實我們也有很強的文化背景,可以是我們為其他城市帶來影響嗎?所以我們可改變下思維,因為要是我們出色的方面,別人也會跟隨我們的做法,不一定是我們模仿別人的。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只是未被看到而已。

香港情況  (嘆氣)中央政府確要下更大功夫理解香港是怎樣的。如果他們真的花點時間去了解香港市民的需要、期望和想法,我肯定,香港這個具深厚歷史、國際知名度高,又是金融中心的經驗,必然成為中國其中一個最佳城市。錯誤的決定加上不恰當的政策導致目前的局面,實在令人非常遺憾。我認為他們有必要用多點時間去了解香港,而不是急於將香港變成一個中國城市。香港很獨特也很特別,我肯定其會有很強的互補性。

 

Venus_TedEx_GLP_05

呂嘉雯 Venus Loi
TEDx策展人
Macau Startup Club聯合創辦人
26 歲

呂嘉雯的 Linkedin專頁上寫著:「希望把人與科技聯繫起來,令社會更重視生活質量」,「我領導團隊,也是多個與非政府組織和企業合辦的活動的策劃人」。在同一專頁中,她提到自己曾從事多個不同領域,如科技、交通、研究、諮詢服務及政府關係。此外,她並參與組織「初創周末」(Startup Weekend),而且更是首屆專為女性而設的「初創周末」的主力組織人。她還參與划船運動,並代表澳門出賽。2014年,參與舉辦澳門青年峰會。呂嘉雯表示她早就立志要回饋社會,也正因如此,她一直希望可在社會上佔一席位。說:「我從小到大都與父母談論各種關於環境問題、貧窮、教育、平等和創新等的社會事件,雖然經常各有分歧,但這令我養成了批判性思考,加強了我希望盡全力回饋社會的念頭。」她坦言十年前從沒想過自己今天終於做到了,「那時候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但決定要走出更大的一步,離開舒適圈。她說:「到英國升學的決定令我大開眼界,我結識到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朋友。我想,學習其他語言和具好奇心俱使我成為澳門TEDx的策展人,且我相信每個人永遠都會有值得跟人分享的東西。」至於未來20年?「我4年前畢業的時候不知道應從何開始。那時起,我便擔起很多大家認為不可能的崗位。」她又強調自己定必保持初心。
她說:「我希望可參與更多有關城市規劃和交通管理的工作。澳門在高水平生活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我希望可以加強教育,尤其在可持續發展和創新領域的資源投放,以及就社會事宜更多開放和具建設性的討論。」她又稱:「期待市民安居樂業,並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生活。」

青年一代

我們很幸運住在澳門,這裡青年人的生活相對其他鄰近城市的青年人要簡單和舒服得多。但這也令我擔心,我認為我們這一代備受過分保護,減弱了我們的競爭力。相信大灣區是一個讓我們學習和成長的好機會。

領導

一位好的領袖必須具前瞻性,還要有勇氣採取正確的措施。

大灣區

我熱切期待即將到來的機會,希望澳門準備好捉緊這些機遇。

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強化公民教育。不能只培養青年人了解國家,還要給他們機會發展批判性思考。

政治改革

這取決於選民在下決定時對事實的了解程度。我很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因為這樣選民才得以深思熟慮社會事宜;且同樣重要的是人們可獲取資訊和討論政治。只有這樣,才能帶出民主最好的結果。

 

廖卓然 Joe Liu 2
商人
澳動傳科創辦董事
新福利巴士及澳門通董事
37 歲

年僅37歲的廖卓然,便成就了屬於自己的商業王國。他出生於香港,但在澳門事業騰飛,他五歲時移居澳門,其父廖僖芸亦是當時加入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
他在英國畢業,畢業於城市規劃設計專業,並擁有歐洲房地產開發碩士學位。他在英國讀書,但選擇回流澳門發展,因為他認為澳門有更多的機會。起始時他在倫敦世界上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的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公司工作,在2010年回流澳門時,繼續從事相關工作。後來,他發展媒體營銷公司MOME澳動傳科。他說:「我意識到有很多來自國外的公司來到澳門這個地方,但他們發現很難找到有效的手段和渠道來推廣和鞏固自己。於是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這個方向為他創造新機會。他認為與不同領域和公司合作,從酒店到政府部門、零售、銀行……這使他結識很多人。
關於未來,他表示,這將取決於澳門這個城市的未來發展和國家的大方向,以及澳門將如何適應融入這個方針。他說:「首先,澳門是我的家。我真的很想盡我所能做到更多,首先立足澳門,然後推廣至國家層面,到整個中國。」 他認為:「在中國,我的教育背景、經驗和知識可以有助把中國推廣至其他國家。考慮到我在澳門已經有很多業務,很多人問我是否打算擴展到國內。我會說暫時不會。相反,我將尋求與中國以外的合作夥伴擴展業務,往外跑才是我真正感興趣的方向。」他稱沒有任何政治願望,這從來都不在他的視野範圍內,但是他清楚知道,商業和政治是齊頭並進。「我主要是一名企業家,但是的確,隨著業務的發展,我被迫需要了解城市和國家的政策。我需要與政客緊密合作。因此,隨著事業的發展,我越來越多地參與政治活動,這不是因為這是我有甚麼政治目標,而是因為工作需要。」

大灣區

澳門在該大灣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因為澳門是僅有的兩個特區其中之一:擁有自由貿易的優勢,良好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與外國的良好橋樑。政府需要知道如何有效協助促進大灣區內外的人才流通,以及財務資金、貿易的往來。政府要了解本地企業,例如像我這樣的本地公司的角色定位,以及該如何發揮作用,不應僅僅是一味引入中資和外資公司,因為這會淡化澳門的本土特色,並令澳門最終失去自我,成為了另一個中國城市 。

領導

在澳門,如單依靠傳統的領導方式,站在高高在上,只侃侃而談那些籠統的目標和方向,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澳門,由於資源有限,並且缺乏經驗,因此你必須成為一名出色的導師,能夠出手指導。在這裡,領導者必須有勇氣去弄髒自己雙手,並與團隊一同合作。領導者和下面的其他人必須要站在同一陣線的角度上出發,而不是在金字塔的頂端指使別人。

年輕的新一代

必須更具競爭力、努力奮鬥和遠大的目標志向。

香港局勢

我會說我很慶幸我在澳門。我們非常了解我們的角色定位。 在香港,他們仍然在尋找自己的身份角色。 要尋找解決方案並不容易,這涉及到整個世代的教育。 我對此感到擔心,但我必須從危機上找出其背後能為澳門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政治改革

有了新的政府,就會有新的改革。我對新任行政長官充滿希望和信心。 作為新一代和年輕企業家,我希望他能真正關注我們所關心的議題,而不是採取自上而下的方法了解社會。 目前來看,澳門確實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我希望澳門這種獨特性將繼續下去。

Sio Kit Lai_GLP_06

黎小傑
藝術家
36歲

黎小傑對繪畫熱情始於童年,長大後以此為職業,他是本地藝術界傑出藝術家之一,其海內外作品均都得到認可。他童年時展露的天賦,使父母為他報讀藝術課程,之後,他選擇這一職業。2002至2009年,於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儘管我生活在北京,但我從未錯過參與在澳門的機會。在我畢業之前,我曾是20多個社團的成員,這些社團對我的職業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並在我以全職藝術家身份在澳門居住之後,為我舉辦個人展覽敞開了大門」,他曾在澳門、葡萄牙、美國、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台灣、香港、北京、上海等地舉辦個人展覽。去年,他受邀在葡萄牙東方博物館(Museu do Oriente)展覽,成為第一位實現這一目標的本地青年藝術家。在他獲得的獎項中,最傑出的是東方基金會造型藝術獎和約翰·摩爾繪畫(中國)獎(John Moore Painting)。成為澳門美術家協會會員時,他只有17歲。六年前,他加入重要的諮詢機構,並被選為本地全藝社協會的理事。他表示:「回顧過去的十年,如今,藝術家們展示作品要容易得多,因為政府的政策可以確保為促進文化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持和資金,但事實是藝術家們沒有得到任何經濟利益。隨著大灣區的發展,我相信本地藝術家將有更多的機會克服澳門經濟的限制。」關於抱負,他謙虛地回答說:「保持我作為藝術家的態度是我唯一的抱負」。
黎小傑不評論我們所提出的問題:文化/藝術部門的狀況、領導者、大灣區、政策改革、青年一代。

Kameng Lei_GLP_06

李家明
研究員
31歲

他被大學譽為風雲人物,電子是他自中學起最喜歡和最感興趣的科目。他憶述:「我最享受是組裝電路的時候,覺得非常重要,塑造了我往後的職業生涯。」他對選科立下決心,進入澳門大學修讀電機及電子工程學士,並在2012年於澳大榮譽學院畢業。他說:「那時候我已計劃繼續投身學術,希望致力透過電子找出跨學科問題的解決辦法。」及後,他於同一所大學繼續攻讀相同領域的博士學位課程,2016年畢業轉到哈佛大學,並於2017年起在擔任訪問學者。他選擇在研究路上勇往直前。「培養和孕育新一代年青人追尋目標、在適當的指導下給予他們實現夢想的自由,這都很重要。因此,我會繼續自己作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員的身分。」他說希望發展更多不單是科學上具意義的方法,也希望成果能為社會帶來福祉,造福社群。「最終,我們會將研究結果轉化為產品,或建立大學附屬公司」;「但最重要的是,我非常希望我們的研究室和澳門可以蜚聲國際。希望澳門日後不只聞名於旅遊博彩,還因微電子領域的發現而廣為人知。」

學術/學歷

澳門聞名於其娛樂場和酒店,但發展多元化經濟也可為研究帶來投資和為其創造健康的環境。當一個研究項目的成功,將會出現公司,產生盈利和工作機會。

大灣區

我們可以利用與大灣區不同工廠的便捷聯繫來開發研究原型。另一方面,澳門的國際關係歷史源遠流長,特別是與葡語國家更是深厚。我們應好好發揮自身優勢,在區域內擔當特別的角色。

青年一代

不論什麼領域,批判性和獨立思考是成功的關鍵。人生的歷練與測驗考試不同,很多時候都不會有標準答案。要讓年青人明白這點很重要,令他們學會批判性和獨立思考。讓年青一代擁有追求目標的自由和勇氣也至關重要。他們有很多想法,只是有時礙於面子不說而已。

被問到有關政治改革和領導層的問題時,他選擇不回應,原因是「我對這些問題沒答案」。

 

 

 

Ella Lei李靜儀
立法會議員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副理事長
39歲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是澳門其中一個最舉足輕重和成立最悠久的社團,而李靜儀則是最有可能成為下屆會長的不二人選,自從她當選為工聯副理事長後,果斷的作風使她常與前任重量級人物關翠杏相提並論。
關翠杏已經離開政壇,讓位予年青人,而李靜儀則是當中的最具潛質大熱人選。33歲的她在立法會中取得連續第二屆的席位。她還在大學讀公共行政學系時便已加入工聯,在工聯議員辦事處實習。她憶述:「當年澳門經濟不好,失業率高,亦出現很多欠薪、追討賠償個案,他們向工聯議員求助。我覺得無論是協助個案還是推動勞動立法都很重要,亦有意義。2003年大學畢業後正式加入成為議員助理。」
後來,她被委派為工聯權益委員會主任,自2008年起一直擔任該職務。該職務「要研究勞動政策並提出建議,跟進勞資個案和行業問題、協助工友等」。後來,她獲委任為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勞方委員,出任工聯副理事長,更多機會參與討論勞動政策。2013年,她代表勞工界利益透過間選加入立法會,四年後,她在立法會中仍然緊守崗位,毋忘初衷,這次是由直選的選民選出。在訪問中,她沒有詳述她有甚麼政治願望,只是說她希望可以繼續做到最好。她表示:「除了一直以來較多關注勞動事務、僱員權益和個案跟進工作,還希望關注未來特區制度建設方面,尤其人才培養和財政監管和土地利用、城規等重要的議題。」

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的優勢以及《基本法》的保障規定,讓澳門有更佳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大灣區

港澳內地三地在法律制度、財政稅務制度等都有不同,如何融合和合作發展仍需探討,而本澳人才培養如何有助促進澳門的城市競爭力,並與其他地區協助發展,都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新的年輕一代

新生代受教育機會多,亦有更多遊歷其他國家地區的機會,視野更廣闊;我認為可以鼓勵更多人參與社會事務,提出訴求並能夠推動實踐,更有利社會的發展和建設。

領導者

我認為有幾個方面重要表現。 最重要的是包容和接納不同意見,與不同階層都能夠有效溝通;另外要有帶領和決策的能力;更要有執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承擔感。

政治改革

有關議題複雜。 毫無疑問,我們當然要遵守《基本法》規定以及相關程序步驟,政治制度可隨社會發展而作出探討及變化,但也不應缺乏充分討論下操之過急,否則可能引發大的社會矛盾甚至撕裂。

傳統社團的定位
這類傳統社團可將居民及其界別代表的團結起來。他們承擔起政府與居民之間橋樑的作用,傳達大眾關心的議題,並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同時,不少社會團體包括工聯總會等,亦有承辦例如教育、社區、托兒和醫療等不同服務,有利於補充政府服務的不足和分擔壓力,亦可減省服務成本。

香港局勢
有關議題太複雜,未能簡單回應。

 

Sulu Sou蘇嘉豪
立法會議員
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
28歲

2017年,蘇嘉豪年以26歲參選立法會選舉,成功取得直選議席,成為澳門史上最年輕的議員。
關於他的理想志向,他認為「從政不僅是一份工作,而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他希望日後更多的人會意識到政治和生活是密不可分。
「我希望更多人意識到他們必須為自己的權利而奮鬥,並且起著監督政府的作用」。他用一句說話總結遠大的目標:「我們將爭取更加多樣化和開放的政治環境。」確立總體工作的目標讓我們不會分散注意力。至於未來,他表示:「人生中有很多的道路難以預測,因此對我未來沒有過多考慮。現在,我只想每天做好我的工作。」從政至少兩年的時間。蘇嘉豪從政的興趣來自高三那年,開始關注更多政治議題,隨後他決定在台灣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學習公共行政。
當初前往台灣升學時,他只有18歲,那時他從沒想過只用了不足十年的時間便能踏足政壇,並且成為現時澳門最具影響力的議員之一。他表示:「我很早便意識到關注和參與社會議題的重要性,但我那時還從未想過要從政。」蘇嘉豪1991年在澳門出生,自2011年加入新澳門學社後,就開始參與政策討論的工作。他致力推動澳門及香港學生的民主運動,向政府施壓要求政府落實家暴法,在2014年,他及其他成員組織了澳門最大規模的一場抗議活動,兩萬人上街反離補方案,使得他在新澳門學社內閣選舉中勝出,期後他於2015年時放棄繼任會內職務,並且決定再次前往台灣攻讀政治碩士學位。兩年前,他以九千多票當選,在立法會以民主派的身份中首次在政壇亮相。

一國兩制

中國對國際社會堅守的承諾,作為維護澳門獨有的社會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基礎。

一帶一路

北京希望對周邊國家及地區帶來不容小覷的影響力,但似乎有些發展中國家開始對此議論紛紛。

大灣區

中國打算加速珠江三角洲的區域的一體化,為2047年和2049年鋪路,但這可能會削弱香港和澳門的獨特文化。

澳門的中葡平台

中央政府希望加強與葡語系國家的關係,並期望利用經濟利益交換國際支持。 澳門只是作為一個佈景板,一個舞台。 澳門或許可能會以某種方式受益,但澳門肯定不會成為最終獲勝最多的一方。

香港政局

這是很多社會問題的核心,是政府問責制的基本條件。如果香港和澳門可以實行普選,那將會是落實一國兩制原則中最大的里程碑。

政治改革

是澳門的一面鏡子。為澳門政府以此為鑑,若不善評估局勢,行政長官將難以服眾,若然用強硬的方式壓制人民的民主要求,很可能將獲得相同的結果。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