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澳門的問題,首先在於要把自己的枷鎖打開」

「澳門的問題,首先在於要把自己的枷鎖打開」

本澳經濟學家、澳門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呂開顏認為,若澳門一味追求多元化發展而忽視本身俱備的優勢,實則違反了經濟學原理。他接受《澳門平台》專訪,認為:「澳門要思考的,是怎樣放開自身限制人員、貨物、資金及信息生產要素自然流通的狀況。」

《澳門平台》:去年中央政府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通篇未提及澳門主要收入來源博彩經濟。您作為經濟學家對此做何解讀?
呂開顏:我是這麼看的。大灣區規劃,首先是為了讓港澳融入內地發展,但最大的目的,還是讓內地城市在與港澳的合作過程之中對其自身進行改革。內地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以後,無論是投資模式還是管理模式,都到了一個瓶頸。如果內地想進一步開放,只能跟港澳的這種營商環境相配合。所以一方面是促進港澳融入,但另一方面也要打破內地的監管的一些條條框框,讓其更加市場化。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磨合。
當然對港澳來說,因為已經是一個自由港,相對內地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要改變其單一化的經濟模式。
澳門現在的發展,從過去20年來看,經濟數據很不錯,但其實是透支了未來20年的一些紅利,包括土地、人力資源等。如果不利用內地的土地、人力資源的話,可能沒法再進一步的去進行拓展。以現有資源的存量是不可能再有變革的空間了。所以只能求增量。而增量在哪裡?只能在區域合作裡面。
《澳門平台》:可以請您具體解釋一下嗎?
呂開顏:存量是指現有的土地等各個要素組合不能再扭轉。澳門要做產業多元化,不可能把澳門的土地割一塊出來,輸入外勞去做。只能在橫琴、在珠海或者別的地方去想辦法。這就是所謂的以增量去改變。
所以你的上一個問題,首先肯定是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不能提,第二,最終的目的是要讓港澳經濟的發展的可持續性得到進一步加強。而且在港澳經濟發展的同時,內地也能找到自己的轉型或升級空間在裡面。
《澳門平台》:政府一直提倡澳門經濟多元,您覺得澳門的經濟多元化,在缺少存量的情況下,應該怎麼做才好?
呂開顏:現在只能靠政府壓下來去做。我覺得所謂的多元,要經受住市場的考驗。現在政府投了很多錢出去,無論做會展也好、做中醫藥也好,按照投入產出比來看,其實不划算的。所以澳門產業多元,可能還是做和博彩旅遊相關的產業才是強項。
舉個例子,如果澳門想要發展資訊科技的話,法規首先就要有大的變動,但是政府有沒有動力去推動一些法典的變革、包括企業的登記制度、上市公司籌募資金制度等?如果有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是做不了創新型企業的。這種就是政府要有魄力去做才可以。
但是話說回來,澳門這麼小的地方,博彩做到全球第一其實也很厲害。能做到全球第一的行業,全中國也沒幾個。所以如果削弱了自己的競爭力去做其他,其實也是違反經濟學原理的。
《澳門平台》:您是怎樣看待融入大灣區的「融入」一詞呢?
呂開顏:要改變對「融入」的概念。我覺得,大灣區這個概念本身其實沒有分離或融入,把澳門做好了也是灣區發展的一部分。澳門的問題,其實不在於積極融入,而是首先要把自己的枷鎖打開;澳門要思考的,是怎樣放開自身限制人員、貨物、資金及信息生產要素自然流通的狀況。
澳門的優勢,在於自由度比內地高——這種自由度要做一個平衡,即既要和內地接軌,又要跟國外保持緊密的聯繫,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如果只是自己玩自己的,不帶內地企業一起玩的話,根本就發揮不了平台作用。而現在在澳門,註冊、運營一個公司都不容易,首先請人首先就很困難。
《澳門平台》:那您覺得導致這種澳門的優勢並未充分發揮的原因是什麼呢?
呂開顏:這個問題上,政府有它自己的眼光的問題、企業有自身能力的問題,還有澳門現在配套的法規,並不能促進創新驅動型企業的增長。
我們在一國兩制之下,其實是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所謂一國兩制的優勢完全沒有發揮。其實應該真正做到的是讓內地企業在澳門來去自如。只有開放競爭才能帶來改變,賭權開發就是一個例子。如果一下子有一批企業能夠進入澳門開公司,那整個行業生態立刻就改變了。關鍵是澳門有沒有這麼一種魄力去做這個事情?

 

宋文娣 24.01.2020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