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根本無人在意真相,一心只想 各執己見排除異己」

「根本無人在意真相,一心只想 各執己見排除異己」

由成立至今已有10年的澳門大學學生媒體《橙報》,《澳門平台》得悉,早前《橙報》因發佈一篇講述剖示本地生與內地生就學術自由上的看法差異而聲名大噪,該報現由約20位學生成員組成。
自香港示威活動以來,學生之間的意見分歧日漸擴大,這次訪談中除了主要談論對香港局勢的看法,亦有討論到其他方面的議題。這些學生表示,珍惜校方現時給予他們所擁有的自由空間,他們坦言認為是有感受到一定的壓迫,他們亦承認儘管有時難免會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審查,但亦未至於禁言的地步。訪問中的六位學生成員中,其中五位為澳門本地生,只有一位是內地生。這位內地學生表示當初選擇來澳升學的原因是因為考不上香港的學校,又不願意留在大陸讀書。在訪問中他不願意透露其個人資訊和背後動機,對於校方近年來越來越親中,他言語間顯然有所顧慮。

 

作為澳門大學的學生報《橙報》,每期均有紙本印刷和網上發佈,20位學生成員當中,一位人稱Pepe的成員去年才來澳升學,原本希望赴港升學的他,因為成績未如理想,沒有成功入到心儀的高校,從未考慮留在內地升學的他斬釘截鐵的表示:「我不喜歡。」被問及原因時,靜思良久後,他最終選擇不回應這問題。在澳門生活時間雖短,但對他已有所改變。他解釋:「在這裏,我可以有機會在網上看到與政府不一樣意見,我可以盡情發表我的想法。」
這位學生表示當初加入學報的目的就是為了希望揭示真相,因為其有份參與的楊鳴宇教授專訪(見下詳述)廣泛地被英文及葡文報章媒體引述後迅速引起大眾關注,在校內以及校外引起強烈迴響。他猶豫片刻,再三審視一下自己在談論香港反特區和中央政府示威運動中所用的措詞,並且謹慎地向我們表達他的觀點,「你可以說我是黃絲,你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嗎?在那篇進行採訪前,我以為我們學校已經夠『染紅』,但我發現原來學校裏還有更多更紅底思想的人。」黃絲指支持示威者陣營; 藍絲指的是撐警撐政府陣營; 而紅色則指親共親中央勢力。另一位有份參與該專訪的學生成員Janis Chan表示:「我們明白內地生想法較為保守,這與大學裏其他的學生有所差異,而本地生的政見分歧也是十分嚴重。」
坐在Janis旁邊同樣就讀傳播系的Candy Cheang向我們表示,這篇專訪的成功刊登,足以證明校方給予我們足夠的議政自由,但是她亦補充說:「我們感受到大學的保安越來越嚴密,而澳門也像我們所處身的大學一樣越來越受到中央的管制。」她表示在校園內一向都兩個不同的圈子,彼此之間有一定的歧視和偏見。「這是為甚麼我們選擇訪問很多不同的學生,這篇報導刊登後,這個鴻隙不減反增,越見明顯,本地生更認定國內生的思想迂腐狹窄。另一位同學Abel認為:「我們知道這個分歧一直存在,但自香港這些事件後,這個本地生與內地生之間的分歧更趨嚴重,我們這些報導總是引起雙方喋喋不休的爭論,最後總是引致對個人的人身攻擊。這並非我們《橙報 》期望見到發生的事情,情況的而且確正在發生,更每況愈下。Candy Cheang亦對此感到遺憾:「我們本想下期就這個議題專訪內地生,但是他們拒絕了我們的採訪邀請,故此我們無法繼續。我們認為應該是因為我們之前報導過的香港事件。」Pepe對此沒有回應。被問及身邊的同學怎樣看待國內生,他說:「我覺得現在根本沒有人在意真相,無論是黃絲、藍絲還是紅色愛國陣營,他們只想知道你的立場和意見是否與他們一致,根本沒人想知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只是一心想排除異己,沒有人關心事實真相的全部。」

同一個世代間政見撕裂

作為傳播系的Candy,對香港的示威事件有一點的政治見解,她認為澳門的青年比香港的青年要幸福得多。「在香港他們每天的生活需要面對很大的壓力,而在澳門這裏,我們不用爭崩頭,也有很多不同的機會。 」
就此觀點Janis不太認同,她稱若向政府申請貸學金升學金的學生,未來數十年都需要留在澳門工作。雖然她沒有受惠於這個項目,但她認為:「我們可以預計這些學生將受到學校和國家的一定程度上的壓力。」對於香港的反政府運動是否會對澳門造成任何不良的影響,Abel認為不會:「澳門已就基本法二十三條(國家安全)進行立法。由示威者的反應我們可見香港的群眾是如此反對。香港對澳門唯一的影響應該會是加強愛國主義。澳門人追求一個和諧安定的城市和經濟增長。」《橙報》的主編在2014年雨傘運動後決定從事新聞工作,她表示:「他們不介意捨棄一定的公民權利─甚至示威權─以換取更和諧安定的經濟和社會,和更富有。」
悲觀主觀者視香港為他們畢業後繼續留下工作的地方。「在香港,人們追求他們認為應得的東西,因此我認為這還有很多我可以發揮的空間。」她解釋:「澳門不用等到2049年正式成為大陸的一個城市,大部分人經已投靠中國分享祖國的光榮。香港人和澳門人的心態很不一樣,在香港,他們關心人權和自由,而在澳門,他們想要的只是平穩安定的社會。他們認為祖國發展得很好,他們想澳門依隨著這個步伐前進。」最後她說:「我感到十分失望。」
Candy表示有同感,她認為這對那些來澳讀書的內地學生影響不大。「來到這裏他們還有很多途徑接觸中國大陸的情況,他們可以繼續上微博,繼續看國內官媒的新聞報導。他們和本地學生鮮有交集,他們不會尋求一些新的意見或是向我們表達他們的想法。我甚至認為他們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看待本地學生,當有學生提出異見時,他們會用「曱甴(蟑螂)」來標籤我們這些支持香港的分子。」

壓力之下

《橙報》的團隊承認,在報導有關政治議題後,得到迴響,逐漸多了人關注,不僅他們臉書專頁上的粉絲數量多了,所發佈的文章點讚數量和參與討論的留言數量增加了,同時受到外界的壓力亦有所增加。
學生成員Abel在接受本報採訪前已經主動開宗明義表示《橙報》不會自我審查,避免事後編輯出刊後令受訪對象尷尬。「我們說是有壓力,但不是封禁。一部分是來自一些負責人,也有一部分來自想幫助、保護、協助我們捍衛新聞自由的人。」
當本報向這些學生問道,因為這些人不想他們報導這些新聞,還是這些人擔心他們發佈這些新聞後會有甚麼後果,Abel回應:「那些想保護我們的人認為新聞自由十分重要,我們應該說我們想說的東西。有一部分人認為我們可以盡情報導我們想報導的新聞,但擔心部分新聞可能會在大學範圍內引起公眾混亂、衝突和緊張的氣氛,就如我們先前報導那篇關於內地生和本地生的政見分歧的新聞一樣,因此他們希望我們用一個更中立的態度進行報導,我們應就一個議題接觸不同的對象聆聽不同的意見聲音。」她強調並未害怕有甚麼不良的後果: 「對自己所寫的新聞內容,我只是行使我所賦予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直到目前為止,我並未因此遭受到威脅。」關於自我審查,則是另一回事,其中一個成員Emilia Chan回應表示,「上一期我們談論天安門六四事件,我們最終沒有署名,因為我們始終擔心校內或者國內可能會有人看到這些文章,會對我們不利。」

 

背景資料

《橙報》學報成立於2008年,最初原定為月刊,但後因人手匱乏而轉為雙月刊。現時為季刊,即一年出版四次。現時約有20位學生成員,各人介乎20歲左右。該報的營運受大學及政府資助,報章出版的內容主要為報導新聞和人物專訪,而其網上平台則主要更新即時新聞。該報社的團隊成員每月均會在大學內會面進行會議,或透過微信平台討論。成員Abel表示,網上平台的讀者受眾更多,因為大部分年輕人日常都有使用臉書的習慣。「學校裏有些人甚至認為我們不需要印刷紙本報刊,因為要支付印刷成本,而且學生都不怎麼看。但是我們仍然堅持紙本出版,因為我們認為仍有必要。」,據資料顯示,至目前為止最具迴響的一篇報導是揭示有校內學生透過網上Airbnb民宿平台出租宿舍房間,以及四名澳門人抵港後被拒絕入境的新聞。

 

有關事件

今年十月,一班內地學生揚言要向校方投訴澳門大學政府及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楊鳴宇,據他們稱該名教授發表了針對中國內地的過分言論,《橙報》就此事件採訪報導並對外發佈。學生認為楊教授已超出了所謂的學術自由,教授回應此事表示從未接獲校方通報,並明確表示從未在課堂上就香港、澳門及內地發表個人的意見,他稱在課室上未有發現有任何學生對課堂上的內容表達不同意或不滿意見。

 

蘇爔琳 22.11.2019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