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吳衛鳴與陳顯耀冀「修復一個即將消匿的澳門」

吳衛鳴與陳顯耀冀「修復一個即將消匿的澳門」

本地藝術家吳衛鳴和陳顯耀將於下週三在葡萄牙,以YIIMA團隊組合名義共同聯手創作的展覽《記憶的建構與解構》舉行開幕儀式,期望透過作品「修復一個即將消匿的澳門」。

 

四十件作品、五個展室。兩位本地藝術名家這次以YIIMA團隊組合的名義共同創作,在策展人包偉鋒(João Miguel Barros)的參與下,本次展覽《記憶的建構與解構》將於11月6日星期三在貝拉多博物館拉開序幕。正如展刊的前序所言,創作者試圖透過作品修復一個即將消匿的澳門。
包偉鋒在接受《澳門平台》的訪問時表示:「有人說,一個社會的發展進步必然會需要讓步。然而,即便我們對這些事物沒有懷緬的情感,但也難免會有一種強烈的失落感。城市遺產需要被保育,而這兩位藝術家十分熱切關注保育必要性的議題。當中展出很多的影像所紀錄那些已消失的歷史和地方,正是澳門的遺產。所謂的讓步,大概更準確來說,是一種無力的表現吧。」
策展人舉青洲發電廠作為例子。「我們可以從紀錄中清楚觀察到那座發電廠和那些已消失的工業建築。這些事物被淘汰讓步,因為沒有能力被保存下來,但與此同時,這亦響起了一個警號,提醒我們要珍惜城市遺產,避免這些遺產在澳門的歷史傳承中消失。這也是澳門與中國內地其他城市有所不同的地方:地方、建築具重要意義,皆值得被保育。 」
這次展覽分成五個部分: 「記憶」、「形式主義」、「輕渺」、「典禮」、「天堂」。創作者表示,這個五個小展室,既是獨立又相互交錯聯繫。
前文化局局長吳衛鳴與陳顯耀的身影常在作品中出現。包偉鋒就此解讀:「他們是時間的見證者,讓這些記憶和地方在歲月的記憶中不被湮滅。」他重申:「這個展覽為救贖那些已被遺忘掉的重要記憶。這是對於這個地方,或其他地方例如葡萄牙來說,也一個前所未有的嘗試。」
這次展覽適逢慶祝澳門特區成立二十週年以及中葡建交四十週年,包偉鋒認為,這次活動的舉辦具象徵式的意義,並強調「這是一場十分重要的展覽」。雖然展覽重點在於過去的歷史,但策展人澄清這是一場藝術展,而非文獻展。「當我們談述過去、記憶、地點、地方,我們都會聯想到檔案紀錄的照片。這場展覽並非如此,或者應該這樣說,不單止是如此。」他補充,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見證著澳門社會及經濟上的轉變。

建構與解構五步曲

首個展室冠名為「記憶」,該部分將展出一系列「細膩而富含歷史情感」的照片。如展刊的前序所述,創作者試圖整合社會真實的畫面以及重構澳門過去發生的事件。「我們期望這部分的作品透過這種表現方式,讓澳門數個世紀深厚的歷史記憶,鉅細靡遺地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接著的是名為「形式主義」的展室, 這是一系列共通的攝影作品,透過竹子架構組建而成的一個記憶的空間。設計靈感上糅合了巴塔利亞修道院 (Mosteiro da Batalha) 八角形墓殿和傳統中式亭閣的大型竹藝裝置,並陳列出大量的攝影作品。
「輕渺」為中間的展室,該部分會播放一套在澳門舊城區內一個秘密工作室中所拍攝的影片。場地背景配合由澳門水聲人重唱團 (Water Singers) 的無伴奏人聲音樂。創作人團隊表示:「我們希望藉此表達人與人、時間、空間之間聚散分離的關係。總括來說,一切事物皆互剋互生。」
展覧的第四部分的圍繞著「典禮」的概念,影像紀錄著過去海上貿易和工業繁榮的光景。如序言所指:「這一切如今已被淘汰和遺忘。透過這一系列的儀式和活動,體現人們每當事移境遷,總將恐懼訴諸神靈。」
「天堂」是整場展覽的最後一站,創作者重點介紹,可以說是整場展覽最核心的部分。吳衛鳴和陳顯耀透露,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或會與入場觀眾對澳門的印象有所不同,但所有紀錄下來的影像中的每個細節都是獨特而真實的。「正因為很多展出的影像中所在的地方已不復存在或已經被破壞,所以這些作品顯得更加珍貴重要。這些地方充滿著歷史的痕迹,載滿了無數的回憶,僅存的紀錄忠實地保存著當中曾經存在過的一切,如今只能透過這種方式重新回味當中的細節。這些地方現在已成為我們集體回憶中的一部分。」
包偉鋒表示,目前尚未落實該展覽是否會來澳展出。「倘若有機會的話,不妨值得考慮,何況這個展覧對澳門來說特別重要。不過作為策展人,對比把葡萄牙的藝術家帶入澳門或中國,我更加熱衷於將東方的藝術家帶到去葡萄牙。今次已是我這兩年內第三次把華人藝術家的作品展帶到葡萄牙。由一開始在貝拉多博物館與呂楠合作,到其後與楊延康合作,在忠誠集團旗下的希亞多藝廊 (Galeria Chiado) 展出,來到這次與吳衛鳴和陳顯耀合作,又再回到了貝拉多博物館。該展覽將於里斯本一直開放展出至明年二月。」

蘇爔琳 01.11.2019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