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愛國主義具局限性

愛國主義具局限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澳門平台》探討老師、學生和學者對愛國教育的看法。這個議題具爭議性,但亦得出結論-認同歷史,不認同政治宣傳。

 

下週二,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愛國—這句話成為北京、香港和澳門官方講話的主旋律。教學被視作為這種愛的特權工具,重點是愛國教育。在香港和澳門,這已經成為一門科目。
本月初,澳門中聯辦表示,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澳門日報》引述傅自應在座談會上的講話,他強調,澳門回歸祖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特別是教育事業得到快速發展,成為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一大亮點。
傅自應並強調,教師要成為傳承「愛國愛澳」傳統的典範,不論教師來自不同背景的學校,但價值觀是共通的,希望教師向學生全面準確講授國家和民族歷史,向青少年弘揚中華文化,厚植愛國愛澳根基。
本報記者試圖與澳門所有大學的學生會討論愛國教育,但只得到兩個學生會的回應。(見表3)
對於聖約瑟大學學生會副主席Hérmes Trabuco而言,這完全取決於教學方式。關於愛國教育應否成為必修課,他稱:「任何類型的知識都是一種資產。」這位就讀傳播與媒體的大四學生表示:「不管喜歡與否,這都是一種鍛煉。由於你在大學只是學習你喜歡的東西,學生也必須服從對大學來說很重要的內容或價值觀,這是公平的。」
澳門理工學院學生會認為,必須以一種中立的方式了解所居住的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強調「必須客觀」。
當被問及在高等教育中應否將其作為必修課時,理工學院學生會表示,學生他們總是可以自主地了解這門學科。學生會表示:「我們都是成年人,有權自由學習。」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會長周永豪指出,愛國教育在學校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於那些在和平與繁榮時代出生的幾代人來說。他稱:「中國和中國人曾遭受戰爭苦難。我們國家的生死存亡面臨巨大挑戰,年輕人必須認識到,我們不能把和平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必須尊重和感謝我們父母和前輩的努力。」
聖約瑟大學學生會的Hermes Trabuco認為,與香港不同,現實是在澳門「沒有人真的想知道」有關愛國教育的辯論。他說:「香港是反叛的兒子。」
他表示,愛國者以國家自豪,但對他來說這並不重要。他解釋:「任何國家都有垮台的一天。但個人身份是屬於自己,這是可以重新構建的,亦會不斷改善。總是把身份只與國家聯繫在一起,是非常危險的。」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協理副校長魏楚雄教授指出,教授中國歷史並不是愛國的同義詞。他認為愛國教育存在政治議程,並認為大多數教師只是在沒有價值判斷的情況下教授這門學科。他表示:「但是,歷史教學可能會導致某種愛國主義,因為學生們了解到中國曾遭受外國入侵的嚴重打擊。」他認為,兩者之間不一定有必然關係,但當中有導向性。
魏楚雄專門研究中美歷史,他表示,在高等教育中普遍的原則是教師不應發表意見。據他了解,愛國教育在內地並不是強制性,亦有一些學校有愛國活動和課程。他解釋:「這是可以理解的,教育不僅限於知識,還包括傳遞有關國家和世界的價值觀和責任。」
他反對將升旗和唱國歌等活動與愛國主義教育聯繫起來,雖則這些是普遍的做法。「我知道,在美國許多學校每當升國旗和唱國歌時,學生也必須站起來,將雙手放在胸前。但這可以稱為愛國教育嗎?要求公民尊重國家的象徵是常識。愛國主義教育是指一門必修科目,其內容涉及愛國主義。」
周永豪亦分享他的想法,他認為,任何國家都希望其人民「熱愛」自己居住的地方。他表示:「但是與其他民族不同,中華民族擁有超過5,000年的文化和歷史。沒有國家的統一,家庭難以維持下去。因此,我認為中國文化繼承了一個愛國基因,這是為什麼中國的歷史延續了數千年,而其他國家和種族可能無法理解。」

 

 

教育從小開始易入手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表示,愛國教育沒有獨立成科,而是與歷史等不同學科相結合。
教青局回覆《澳門平台》時表示,政府「非常重視國家教育」。「在小學至高中各教育階段的教育目標中,明確提出增進學生的國家觀念、全球視野的意識,關心國家及澳門的發展,培養學生公民意識」。
這裡有各種活動和培訓課程,有些學校會使用由教青局編制的《品德與公民》教材。教青局表示,會尊重學校的教學自主權,所有學校可按照自己的辦學理念和特色,發展校本課程,自主選用教材。
教青局表示,除此以外,還提供資助用於內地考察活動,以加強推動學校師生學習中國近代史及中華歷史文化,並親身考察國家的最新發展。
當被問及愛國教育的年度預算時,教青局解釋說沒有數據,原因是愛國教育沒有獨立成科,所以沒有獨立預算。但表示在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用於組織傳承中華文化活動的開支約1,600萬澳門元。而自今年6月1日起,所有中小學必須每週舉行升旗儀式。當時,教青局表示將透過中文、葡語和英語版本的教學資源來支持聲稱不符合「必要條件」的學校。

 

香港再次談到愛國教育

在香港,愛國教育再次成為林鄭月娥政府的爭議話題,但這場爭論早在行政長官當選之前就已經開始。港府在2001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出「學習民族特性並為國家作出貢獻」的思想,並將其作為教育的目標。第二年,把首次
提及的學校訂下大綱,將國家認同提升為學生最重要的五個價值觀之一。
六年後,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回歸10週年典禮上說,愛國教育在香港應該更為重要。「對於香港的年輕人,我有特別的話要說,因為他們無疑是這座城市乃至中國的未來。我們必須在香港青年中樹立更強的民族認同感,使他們延續香港人民『愛祖國、愛香港』的悠久傳統」。
三個月後,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承諾,愛國教育將在課程中佔更大部份,鼓勵學校增加升旗儀式並為前往內地的學習旅行提供更多補貼。曾蔭權在2010年宣布,把愛國主義和道德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直至梁振英時代,這個問題再次引起爭議,因為政府確認,六年內將在教材上花費至少7,200萬港元,其中有些內容被指控為「偏頗」的國民教育,並由親北京學者領導的兩間出版社編制。
在其他參考資料中,針對教師的指引寫道:「多黨制可能會傷害人民,而集中權力的體制則會建立利他主義政府,帶來穩定。」
2012年7月,連續10日有成千上萬的市民走上街頭示威「反國教」。馬拉松式的示威活動最終逼使梁振英承諾在任內不會強制推行「國民教育」。
現在,這個問題來到林鄭月娥時代,她曾表示一旦當選,會將國民教育作為優先事項。較早前林鄭月娥曾表示應在幼兒階段就培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

不是手段 而是目的

魏楚雄曾在澳門大學任教,他表示會教授所有歷史事件:「是的,我們會教授和談論天安門事件。我不確定在內地課堂上的做法,但是在我的課堂上,我總是提到這一事件。令我驚訝的是,我所面對的所有學生都支持中央政府的決定,並認為抗議是幼稚的。這不是我所教的,而是他們的思想和見解。」這位學者現任職於在珠海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在香港,這個議題並不是輕鬆的話題。法政匯思成員及美國執業Jason Ng認為,如果沒有政治問題,在香港了解中國是正常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Jason Ng亦是香港筆會前主席,他稱:「考慮到當前市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很少人會相信像愛國主義教育這樣的課程是正常和公正的。大家擔心向年輕人灌輸對中國共產黨的盲目追捧,以至於任何關於愛國教育的討論都無法重新展開。」
民主派作家和社運人士憑藉《香港的心態》(Hong Kong State of Mind)(2010年)、《No City for Slow Men》(2013年)和《Umbrella in Bloom》(2016年)成為暢銷書作者。是講述香港後殖民時代發展的三部曲,最新一部是關於由黃之鋒發起的雨傘運動,他亦是2012年反國教運動的其中一位示威領袖。
香港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葉建源表示:「我們走上街頭是我們認為不需要將其獨立成科,因為我們一直講授與中國有關的內容,而且該學科的課程似乎更加教條化,再加上我們也反對這種做法。」
葉建源亦是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他表示,毫無疑問,了解中國至關重要,但「要以開放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作批判性思考」。
他說,原本的課程已經包括中國歷史、文學和普通話。許多學生都是新移民的孩子,並且與內地之間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習訪問、交流和實習。換言之,與國家的關係很牢固。至於愛國主義教育。他稱這會有問題:「因為愛國教育只強調國家好的一面。這就是為什麼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Jason Ng解釋,由於香港的自由和權利逐漸受到侵蝕而缺乏信心,因此大家拒絕接受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他舉列綁架書商、無視民主派代表和拒絕普選權都削弱了與北京的關係。他說:「沒有信任,無論歷史、文化和地理位置如何,
都無法擁抱內地。」
魏楚雄並強調香港正處於困難時期,但不認為這會影響兩者關係。「一個孩子會犯錯和有不當行為,父母會耐心等待,直到他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無可否認,內地「許多人」對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感到悲傷。他認為:「在示威活動中,香港可以被視為世界其中一個最佳例子,然而有些激進分子破壞了這種質素。 我以為香港可以成為中國其他城市仿效的榜樣。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同。」
早在2012年,他曾表示愛國教育與歷史教學相混淆。他說:「有人擔心講授中國歷史會導致一國兩制原則的消失。他們認為北京和中央政府將利用學科來實現全面的政治控制,並使香港失去自己的制度和地位。」
他補充,了解一個國家的過去和歷史是至關重要的。他重申:「價值觀、優勢和根源從何而來?從過去。因此我認為人們,特別是學生,對政府反應過度。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傳授著國家的歷史。這是教育的一部分。」
Jason Ng認為香港的「通識教育」已經普及。他說:「主要目標是確保所有學生都能了解廿一世紀我們社會中發生的最重要問題,並使他們能夠批判性思考並做出明智判斷。」
他並強調,現代中國其中一個主要課題,其中包括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文化和現代生活等主題。他補充:「沒有必要建立一個叫做愛國教育的獨立學科。」

 

澳門大學新創舉

今年5月26日,在澳門大學的畢業典禮上,首次舉行由學生擔任旗手的升旗儀式。有關影片上載到學校官網,附文寫道:澳門首間舉行升旗儀式的公立大學。
澳門大學指出,有800多名師生到場觀禮,學生表示儀式提升他們對中國的認同感。
升旗隊伍的21名學生曾接受駐澳部隊的訓練。澳大學生會理事長歐陽銘聰是當時的主旗手。文中引述他表示對此感到非常榮幸,並提升他的愛國情懷和對國家的認同。
在同一文中,澳大表示日後將於舉行重要典禮和重大日子舉行升旗儀式,例如畢業禮、開學禮及澳門特區成立紀念日等。

另一方面

愛國教育亦是開學禮上的一個主題,上星期央視《新聞聯播》重點介紹這一點。《新聞聯播》是由中央電視台重點新聞節目,省級地方衛視,以及絕大多數地市級、縣級電視台也會同步轉播。
9月15日,《新聞聯播》就有關學生如何為國家發展作報導。央視記者採訪來自不同大學的學生,例如華中師範大學,他們曾就自己的未來寫信。其中一位受訪者表示,在他寫信時,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可以為中國作出貢獻並建立一個更美好的國家。
節目還特別介紹南開大學開學禮的畫面,校長在片段中問學生:「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和「你願意中國好嗎?」 學生一致並堅定地回答:「是, 願祖國繁榮富強。」 在中國許多學校,開學典禮都是愛國活動。

蘇爔琳 27.09.2019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