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置換房暫住房如空中樓閣

置換房暫住房如空中樓閣

澳門舊區樓宇的老化的問題嚴重,舊區的重建可謂迫在眉睫,不過政府提出舊區重建立法十多年,進度非常緩漫,最近才推出暫住房及置換房制度,讓令未來受重建影響的居民有安身之所,不過有團體就批評這些「房」如同空中樓閣、似有還無。

據統計澳門30年以上樓齡的樓宇共有4,800棟,政府雖然早在2004年已提出要就舊區重建立法,討論了近十年又推倒重來,並在2016年成立都市更新委員會推動舊區重建,但成效仍然相當有限,直至最近才推出《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讓受舊區重建影響的居民租住或者購買,租金與樓價參照一般私價樓價,不過政府有所補貼。
傳新協會副理事長甄慶悅認為,舊區重建最重要是舊區的範圍與定義,以及清拆的賠償問題,這些也關乎到重建能否成事,也影響「暫住房」與「置換房」的吸引力。甄慶悅表示:「在一切也未曾討論的情況下,先推這兩種房的立法,令一切變得模糊不清,政府也沒有一套完整的舊區重建規劃。」
政府過去多次以「沒有土地」為理由不興建經屋與社屋,政府這次再推暫住房與置換房,令人質疑這四類房會互相爭地,政府雖然強調這四類房不會互相爭地,但甄慶悅認為政府的說法不可信。
他形容法律諮詢文本中的一句「有房供應」突顯了核心問題。甄慶悅表示:「在政府缺乏土地的情況下,暫住房與置換房不可能穩定供應,政府能夠興建多少令人質疑,這兩類房就如空中樓閣、似有還無。」他擔憂政府在無法提供暫住房與置換房的情況下,推動舊區重建,間接迫著居民重新去買私人樓宇,會對民生有很大影響。
為舊區重建重新設立的都市更新委員會成立至今已有3年半,但無論是降低重建業權比例和成立政府全資控股的都市更新公司等還沒有定案,加上特區政府即將換屆,社會憂慮舊區重建仍然無了期。
政府並未正式開始重建工作,不過民間社團卻有幾個成功個案。福寧大廈、明興樓、鉅富花園第三座與海德大廈這四棟危樓,先後在民間社團的協助下進行重建。過程費時艱辛,主要原因是現行法制下對樓宇進行重建,需要獲得百分百業主同意才能開始,降低重建業權比例成為討論的焦點,社會亦已經有所共識。
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陳家良:「都市更新委員會與社會早有共識應降低業權百分比,例如樓齡30年以上的樓宇九成業主同意、40年以上的樓宇八成半業主,重大安全隱患的大廈則八成業主等。只是政府一直議而不決,問題一拖再拖,舊區原封不動。」
陳家良指,祐漢等舊區的樓宇出現鋼筋外露、石屎剝落的情況彼彼皆是,居住環境可想而知。他建議政府率先將業權百分比斬件立法,讓民間社團能夠在政府完成立法前,率先助力重建工作,為重建舊區爭取更多時間,否認隨著年月不斷過去,舊區重建的難度只會越來越大。

蔡少民 21.09.2018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