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霓虹現實主義

霓虹現實主義

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公布一則消息,雖然只是估計,但還是令人為之一振:澳門將於2020年成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地區。不過,這不是值得我們放煙花慶祝的事情。人均GDP雖然被廣泛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財富,但在量度真實的人類發展情況和福祉方面,這項指標其實有明顯的局限。

以GDP總額除以人口的數量無法反映收入不均的情況。人均GDP的公布催生了「避稅天堂」的地位,為一些受益於高收益行業(產品出口,如石油;或服務,如博彩和旅遊業)但人口較少地區塑造形象。IMF在2016年的排行就印證了這點,當年排頭五位的是卡塔爾,盧森堡,澳門,新加坡和汶莱,但在(不包括澳門的)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中,前五名卻是挪威、澳大利亞、瑞士、德國和丹麥,新加坡則排在第六。越來越多的知名經濟學家警告,必須放棄GDP作為衡量經濟(和社會)健康狀況的主要手段,這並非出於偶然。

就澳門而言,大家都觀察到一個與表面數據矛盾的現象:基礎建設整體質素低下。作為世界博彩之都,澳門即將達到全球最高的人均GDP,或者會有「第一世界」的數字,但它的基礎建設卻有時仿如「第三世界」,一年前颱風「天鴿」造成的巨大破壞就令這個弱點暴露無遺。

輕軌和離島醫院等重要項目不斷超支、完工無期,氹仔碼頭幾經波折才投入運營。與此同時,澳門有質素可疑的公屋,以及社會急需但尚未動工的基礎建設。在一個資金持續充盈的地方,這些都令人難以理解、無法接受。

在我的學生時代,科英布拉大學牆上的一句標語曾經吸引我的目光:「這裡不是它從來都不是的樣子」,或者澳門也是如此。最令人擔憂的是要看破霓虹現實主義的炫目光彩,醒覺「這裡永遠都不會是它經曾經可能成為的樣子」。

馬天龍 17.08.2018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