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未分類 一帶一路「離災難走得更近」

一帶一路「離災難走得更近」

多位研究人員撰文指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或會危及全球生物多樣性,但同時有專家認為中央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展現全球層面的領導力。

七名研究人員(其中兩人是葡籍)撰寫的一篇學術文章近日獲期刊《自然》刊登。他們在文章提到:「『一帶一路』倡議要求交通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和擴張,而且大多是建於環境敏感的地區。該倡議的經濟發展願景或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所衝突」。其中一名研究員向本報直言不感樂觀:「比起成功,我們離災難走得更近,而且牽涉到多個地區」。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建設包括連接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緬甸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中國到西班牙的鐵路網,中方於坦桑尼亞援建的一條高速公路和斯里蘭卡的一個港口。該倡議提出已有五年,涉及項目擴展至64個國家,覆蓋全球三分之二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
倡議部分項目位處「具有巨大環境價值」的區域,或會「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巨大的衝擊」(見下表)。項目之一是連接大西洋與印度洋的鐵路——安哥拉至坦桑尼亞巴加莫約港。科學家恩里克·佩雷拉表示:「這些區域大部分都是對生物多樣性十分重要和敏感,處理時必須格外注意」。
另一位研究員、生物學家高力行過去30年來致力研究東南亞的生物多樣性。他向本報表示,問題在於倡議涉及的許多國家的環境法寬鬆,國內監管力度「比中國更低」。不過,寧波諾丁漢大學的陳加信教授則持樂觀態度,他指出發展中國家深知「挽救受污染河流要付出的代價比一開始就維護要高」。

中國是始作俑者

高力行在香港工作20年,目前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綜合保護中心的教授。他認為:「大家都知道,中國在過去30年間不停揮霍自然環境,現在後悔並想改變局面。」
身兼地球觀測生物多樣性觀測網聯合主席及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成員的佩雷拉上月到北京出席2011年啟動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的總結活動。他表示:「中國投入的資源和工作確實矚目,項目是現時全球範圍內最大型和最好的」。
不過,他亦強調污染問題已經「非常嚴峻,並將持續下去」,就如北京的霧霾一樣揮之不散。但大家可以注意到,內地的環境法規越來越嚴格。山東省政府數周前就出台計劃,旨在於2020年前減少污染氣體排放,措施包括減少煤和鋼鐵的產量,以及關閉老式冶鋁廠。

難以預料

中國對國內外環境問題的憂慮是否一視同仁?陳加信認為是的。他以中國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為例,說中國已盡可能確保項目的「綠色」建設(見下表)。「這是令人鼓舞的好消息,畢竟丟下問題不管顯然更簡單」。
佩雷拉認為「雖然具正面訊號,但更多是負面的」。他以印尼的情況為例,由於未有進行環境評估最終擱置高速列車鐵路計劃。此外,老撾、柬埔寨和越南一帶、湄公河的多個水資源管理項目,因對當地環境和社區構成影響,終而出現反華示威活動。
高力行認為,中國領導層很在意這些情況。「他們不希望『一帶一路』成為中國形象的污點,而且深信這項倡議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好事」。 又指出,即使是大型的中國企業也已經變得更小心翼翼,因「這些企業的聲譽現在很易受影響,就如其他大型國際企業一樣」。
佩雷拉持悲觀態度。他認為中央政府沒有太大能力控制「一帶一路」的負面影響,因為倡議「不具備中央監控機制,各樣監管都是分散的」。高力行則指出,西方社會對這個由中國牽頭的政策存有誤解,他們認為中方投放數以十億計的美金來實現「一帶一路」。
他強調,資金來源自多個方面,包括中國國內外的私人銀行和世界銀行。「所有人都參與其中,不由得中國說了算」。單單中國進出口銀行,今年上半年就向「一帶一路」相關項目借出了130億人民幣(折合約153.9億澳門元)。
他補充,中方與歐盟或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不同,這類機構批給貸款或協助當地發展時均有附帶條件,而中國「不欲干預他國內政,是為中國對外政策的基調」。
但他認為也有例外。他以雲南和老撾的高鐵項目為例,中國提供了大部分資金,其餘資金由中國進出口銀行以「優惠條件」貸予老撾,此舉令中國具更大決定權。

成為領頭羊的機會

該篇刊於《自然》的文章提到,中央政府理應對倡議內的項目,在戰略、環境和社會評估等方面,均應與在內地實施項目的要求一致。佩雷拉指出:「中國不應該因為別的地方對環境要求較低,就去那裡投資」。
陳加信強調,中央政府已將這類評估要求納入《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
文中除批評意見外也提到一些正面例子。諸如坦桑尼亞高速公路的改道,保護了塞倫蓋提國家公園,更確保該公路能更好融入當地社會。
佩雷拉強調,「一帶一路」是讓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引領世界的絕佳機會。陳加信補充,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議》後,中國確實在環境保護方面引領全球。高力行也表示,中國政府非常渴望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中國昆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張俊杰接受《句號報》訪問時表示,習近平很清楚「成為領頭羊要付出代價」,並在「重新思考」中國在世界舞台的角色。

自然與魔鬼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去年11月警告,「一帶一路」項目覆蓋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出的1,739種重要鳥類地區以及46個生物多樣性地區重疊,同時覆蓋到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出的200個生態區域。報告更提到倡議或會影響到265種瀕危生物,包括81種瀕危動物及39種極危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另以連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高鐵為例子。這個項目會經過幾個敏感地區,包括世上最古老的熱帶森林、亞洲象的棲息地——大漢山國家公園。新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於6月宣佈取消項目,藉此減少馬來西亞的債務。
基金會還警告,由於倡議中俄羅斯海參崴至中部地區的輸油管穿過錫霍特山脈自然保護區,該區因而有可能遭受嚴重影響。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老虎──西伯利亞虎正只於該區生活,現存數量已少於600隻。

綠色的定義

中國承諾把重點放在「綠色」投資和融資上,但西方並不相信。許多政治家和活動人士強調,北京甚至認為燃煤發電站也是對生態環境友好的。張俊杰認為,以化石資源產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其比替代能源「更清潔」。
他續說:「發展中國家的污染氣體排放量增加是很正常,我們必須結合實際,拒絕發展不是解決辦法。這些國家的人民值得更好的生活」。
高力行認為,倡議不失為一個正面的項目,但前提是「適用於各國的發展水平」。「如果我們對倡議中的國家要求太過苛刻,這些國家將沒有財政能力完成各種基建」。

賈永聰 10.08.2018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