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優先托兒需求不大

優先托兒需求不大

去年,本澳逾4,000個「弱勢」家庭獲特區政府發放津貼。惟社會工作局並不掌握弱勢家庭幼兒的數量。2018年起,弱勢家庭的幼兒將享優先入托。

在新政策《弱勢家庭幼兒優先入托制度》下,弱勢家庭中的幼兒將能優先使用受資助托兒所的服務。制度的對象為3歲以下幼兒(其家長屬單親、殘疾或長期病患而家庭存在經濟困難),且每月總收入不超過社會工作局所訂明的金額上限。學者梁啟賢對新政表示歡迎,但認為關鍵是讓弱勢家庭的兒童與來自經濟條件較好家庭的兒童享同樣的機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打破隔代貧窮的窘境。
梁指根據社會學分析,貧窮家庭所面臨的困難不只是金錢,更是隔代貧窮的問題。梁說:「儘管這些小孩同樣能上學,但貧窮家庭並沒能力承擔課外活動的費用,如學鋼琴、足球班、遊學團等等的活動。學術上我們稱之為缺乏生活機會。」
該理論由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而來,說到每個人所擁有的機會(常與經濟條件掛鉤)決定了其能否提高生活質量的指標。梁解釋:「所謂的機會是指對有形和無形資源的獲取,前者如食物、衣服和房屋,後者則如教育和醫療。」
梁啟賢為澳門理工學院社會工作學課程講師,對新政策表示歡迎;惟認為不足以助兒童脫貧。說道:「政府應要有新的思維。如助弱勢家庭儲錢再作投資,日後利用這筆資金讓他們的小孩能參與課外活動和出國進修。」
據社工局的資料,全澳共有54間托兒所,當中參與優先入托制度的受資助托兒所有37間。今年起,這一優先制度是對所有受資助托兒所強制要求。社工局回覆本報時表示,單單在今年1月,特區政府在托兒所資助方面支出近1,800萬澳門元。
家長需於2月9日前為幼兒辦理手續。社工局共收到55宗申請,結果將於 4月10日公佈。
社工局的新聞稿中提到「對於經評估符合資格的申請,社工局會盡可能按家長所表達報名托兒所的志願作安排」。
獲優先收托幼兒的家長亦須留意獲轉介托兒所的資訊,在指定期限前往托兒所辦理註冊,新聞稿中指「逾期未辦理註冊有關手續,視作放棄托位。」而經評估不符合資格的幼兒,可以與一般幼兒於4月至5月份期間報名入托受資助托兒所。
對本報的查詢,社工局表示對相關弱勢家庭的幼兒無確實數字。回覆中指因登記時「家長無須申報個人及家庭情況,因此,社工局無從得知相關家庭幼兒的數量」。
本報從該局取得的數據中顯示,2017年共4,118個家庭獲定期資助。其中,593個為單親家庭,502個殘疾人士家庭及1,565個長期病患家庭。
要申請特區政府本年新出台的特別服務,相關家庭另需符合一定的要求,對家團成員人數及每月收入的要求均有訂明。以一個3人家團為例,每月收入上限不得超過25,625澳門元。
37間受資助托兒所預留托額的5%,共計388個優先托額予弱勢家庭幼兒,但可見數字遠超當局所收得55宗的申請。
當局亦有說明:若三類弱勢家庭幼兒的報名人數少於已預留的優先托額,則全部弱勢幼兒均能入托。反之,弱勢幼兒的報名人數多於優先托額,則第一優先入托的是與三類弱勢家庭父母同住的幼兒,剩餘的優先托額則透過抽籤處理。未能成功抽中的弱勢幼兒會排在輪候名單的優先位置。
另外,社工局指截至2017年12月,全澳共有逾10,000個托額。當中近8,200個受社工局資助。2017年托額輪候幼兒數字尚未公佈,而2016年當局則統計有約5,000名幼兒在托兒所輪候名單上 。
社工局強調新政參考過去幾年的申請數目,「反映」2022年前有必要增加1,000至1,500個托額,實際增額則按每年出生率而定。社工局訂定至2022年托額供應數量目標為3歲以下人口的55%。
預計2018年將有多4間新托兒所投入服務,提供近千托額。

蘇爔琳  23.02.2018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