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普通話:很多人想學,但很少人會

普通話:很多人想學,但很少人會

很多葡萄牙人為學習普通話而醒來,他們受中國經濟上升所產生的機會所吸引。然而,有學生同意,掌握普通話「並不能實現所有」。
路易斯·利諾(Luís Lino)「不想接受這點」,過去波爾圖足球俱樂部博物館導賞員的他成為上海上港集團足球俱樂部足球教練(André Villas-Boas)韋拿斯保亞斯的傳譯員。26歲的路易斯在教練結束訓練後向《葡新社》表示,「把我從天上摔下來了。」
在葡萄牙萊里亞理工學院修讀普通話的路易斯在上海已做了一段時期的雜翻工作。除了協助韋拿斯的技術團隊外,葡語亦在葡語球員間使用,如巴西球員艾傑臣(Elkeson)、浩克(Hulk)、奧斯卡(Oscar)和葡萄牙中堅里卡多·卡瓦略(Ricardo Carvalho)。
他稱:「甚至是很小的事情如去處理文檔、旅遊簽證還是文件等等。」他出生波爾圖市,完成高中課程後還考慮過修讀新聞學,但最終選擇了學習「相當有利潤」的語言課程。
普通話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亦是人口達13.75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唯一官方語言。
與澳門理工學院合作之下,萊里亞理工學院在2006年展開中葡/葡中翻譯和傳譯課程。
完成高中課程的Tiago Nabais,「旅遊夠和在各地做散工」後,29歲時報讀有關課程。雖然就大學而言入讀是遲了,他發現到修讀中文的利處。他向《葡新社》表示:「在18、9歲後專注學習一件事物是更為困難的事。」
Nabais坐在北京夫子廟(這是14世紀為紀念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而建造的)附近的一把長椅上,他表示,耐心是學習普通話的關鍵。
他稱:「你必須接受這需要時間的積累,成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的。 這非常令人沮喪,所以只有有毅力和目標的人才能學好普通話。」在他的班級中「有一半的人中途放棄了」。
在學習期間,Nabais常常思考:「我為什麼學中文?」他強調他當時甚至「恨」這門語言,但今天他收穫了他堅持的成果。
去年,他以中國當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余華創作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 ,在文學翻譯領域首次亮相,並由葡萄牙Relógio d’Água出版社編輯出版。
從中文直接翻譯成葡萄牙文,這在葡萄牙十分罕見,而且Nabais今年將再次翻譯這位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十個詞彙裡的中國》。
葡萄牙第一所提供漢語言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是米尼奧大學,該大學在2004年開辦了「東方研究——中國與日本研究」課程。2009年報名該課程的Samuel Gomes回憶到,當時「普通話學習的情況更為複雜」。
Samuel Gomes說,當時中國在葡萄牙並不「流行」,「葡萄牙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相當深固。」他在2016年獲得了漢語橋(面向中文學習者的最大賽事)的「最佳藝術表演」獎。
同時,這一亞洲國家已成為葡萄牙的主要投資者,在能源、保險、醫療保健和銀行等領域收購大公司的股份,數以百計的中國人憑藉「黃金簽證」在葡萄牙購房。這個來自波爾圖的年輕人表示,「如今,所有葡萄牙人都在談論中國。」
戈麥斯認為,中國的書寫體系不僅是世界最古老的之一,而且由數以千計的漢字組成,另外,聲調也使得中文成為一種「獨特的語言」。普通話有四種聲調,還有第五個聲調,就是輕聲。同一個詞可以有幾種含義,取決於其所使用的音調。例如,「 (chī)」意思是吃,(chí)意思是遲到,(chǐ)意思是尺子, (chì)意思是訓斥。
除以上提到的本科課程外,由北京資助的孔子學院也致力於推廣普通話教育,在四間葡萄牙大學(阿維羅、科英布拉、里斯本和米尼奧)設普通話免費課程。自2016年以來,葡萄牙一些初中和高中也引入了中文教學,作為外語選擇。
2012年,聖若昂-達馬德拉(São João da Madeira)首次在葡萄牙基礎教育中推出普通話課程,納入當地學校的3、4、5年級課程。 29歲(Mauro Marques)的毛羅·馬爾克斯就讀於米尼奧大學,對於剛剛開始學中文的人,他建議:「本科只是完整的生命旅程的開始。」
這位中國共產黨官方報刊《人民日報》的記者表示,「即使到今天我已經學普通話七年了,我仍在繼續學習。」定居北京兩年的馬爾克斯認為,教室只是一個「溫室」。
他總結道,「現實情況更加嚴峻:只有當你到達中國時,你才會意識到你知道的有多麼少,這門語言有多麼豐富。」

約翰·比文達 —《葡新社》/《澳門平台》獨家報導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