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中國爭霸世界

中國爭霸世界

通往歐洲的鐵路網絡,自土庫曼斯坦至緬甸走廊,莫桑比克和格魯吉亞的新港口,都預示著中國將佔據未來世界秩序「中心」的「新時代」。
「這是中國在全球地位歷史性的改變」說道中國前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發表於一個致力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起的「新絲綢之路」大型基礎設施計劃的論壇上。
何亞非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解決全球化難題的中國方案」。論壇在珠海一會議中心舉行,該會議綜合體於2015年開幕,內設豪華酒店,并另有一個300米的玻璃塔,可以遠眺具葡萄牙縱跡的澳門的廣闊景色。
倡議由習近平在2013年宣布,「新絲綢之路」將覆蓋65個國家——佔世界人口70%,世界能源資源的四分之三, 以及佔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28%。
鐵路網和高速公路將把中國大陸西部地區連接到歐洲和印度洋,穿越俄羅斯和中亞,非洲和地中海港口網絡將加強中國的海上聯繫,帶動沿海城市的繁榮發展。
又沿途建立機場、發電站和自由貿易區,目的是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較低的地區的貿易和工業。

嶄新發展模式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盛世良將這倡議描述為各國「將發展戰略聯繫起來,補充各自優勢」的一種方式。
國家開發銀行至今共投資約900億美元,參與近900個項目。
這項倡議被視為全球化方案中最具「包容性」的一個。在特朗普牽頭美國政府於氣候、貿易或移民等國際和議「反口」的時候出現,何亞非指「新絲綢之路力抗反全球化浪潮」。
這位前外交部副部長謂「全球治理正經歷一段混亂和分裂的時期」,指出資本主義國家「日益增長的社會不平等」、「民粹主義抬頭」以及「體制危機」。
「但中國的歷史會不一樣」他強調近三十年來中國在改革開放方面取得偉大成就,以及近幾年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取得的巨大進步,中國的國內治理可謂非常成功。
習近平是近幾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中國領導人和「新絲綢之路」的領導者。中國的外交政策在他的領導下,摒棄鄧小平時代一直沿用的「獨立的外交政策」及不爭做大的原則。何又指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模式可以成為全球其他地區的參考方案。
葡萄牙駐中國大使豪爾赫·托雷斯·佩雷拉(Jorge Torres Pereira)認為「新絲綢之路」是「在中國境外投射出一個甚至在中國內行之有效的概念」。他續指:「中國現今的發展模式衍生對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這產生了一個良性循環,轉化為就業,更多的經濟發展,還有更多的技術需求。」
鄧小平的前翻譯、耶魯大學法學博士——高志凱認為中國的倡議是「新的發展思路」、「抗貧」及「不同國家間的互補」。
他對《葡新社》這樣說:「儘管在歐洲,貧困問題是由於缺乏發展或缺乏合理構建的發展」。但「新絲綢之路」上的和平合作與共存並非全部,在中國影響力日益增強的情況下,一些新的貿易路線誘發了舊的領土爭端和憂慮。
將中國西北部連接巴基斯坦西南部瓜達爾港(Gwadar)的中巴經濟走廊投資逾540億美元,當中包括新的鐵路和高速公路,將穿越克什米爾和吉爾吉斯—巴爾蒂斯坦,也就是由伊斯蘭堡掌控、新德里認為屬印度領土的區域。
印度官員對中國的印度戰略的不信任導致印度這個中國最大的鄰國和一個主要的新興經濟體拒絕參與到這個倡議當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表示:「一些中國外交人士考慮拉攏印度,但巴基斯坦堅決反對這一舉措。」
他解釋:「伊斯蘭堡認為這將是對其主權的不尊重」,又謂「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在政治上比印度更接近巴基斯坦。」反對倡議的人指出宣揚中國的發展模式及人權處理手法存在危險,而新貿易路線通過的地區的動盪可能會刺激中國擴大國外的軍事勢力。
今年8月,中國在非洲之角吉布提(Djibuti)開設了第一個國外軍事基地,甚至比聯合國其他4個常任理事國向聯合國貢獻更多的「藍盔」。
金燦榮承認,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利益與中國外交方針所強調的「不干涉」原則間存在著「兩難」。他說:「原則上,我們不打算改變這個政策。但是戰術上,我們應該引入新元素。」

約翰·比文達—《葡新社》/《澳門平台》獨家報導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