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政府以弱勢家庭優先

政府以弱勢家庭優先

長期以來,政府以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為本,提倡幼兒應在家庭環境下接受個別的照顧。由於工作原因,家長不能親力親為,或在日間照顧子女方面需要協助,社會工作局透過托兒服務分擔照顧兒童的責任。
本報與兒童及青少年服務處處長劉結艷進行專訪,她稱今年的托位(9,803)大部分都是為2至3歲的幼兒而設。(澳門平台:澳;劉結艷:劉)
澳:現時澳門托兒服務的情況如何?可以評估一下嗎?
劉:托兒服務屬於社會服務範疇,其功能是分擔在日間不能親身和沒人協助照顧子女的家長在照顧子女方面的責任。為此,澳門托兒服務以多元的方式存在,社會工作局鼓勵家長關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需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為年紀較小的幼兒安排由父母或親友提供個別的照顧。而社會工作局則致力創設條件,對於具有較長期實際照顧需要的幼兒,透過托兒所全日班讓幼兒獲得所需服務;對於幼兒的短期照顧需要,可透過托兒所的緊急 / 臨時暫托服務提供支援;對於有培育幼兒的需要的家長,則可透過托兒所半日班獲得輔助。
現時,本澳共有53間托兒所,合共提供9,803個托位,當中全日班有7,181個,而半日班有2,622個。此外,有一間托兒所的擴建工程將會完成,預計本年底本澳托額可增加至約10,000個,可基本滿足本澳約7,000名2歲幼兒對托兒服務的需求。
對於一些具有經濟困難而處於弱勢家庭或危機之中,以致缺乏照顧支援,尤其是單親、殘疾、長期病患家庭的幼兒,現時社會工作局以個案方式作出評估、跟進及轉介。
未來社會工作局將會積極部署在受資助托兒所引進「弱勢優先」的入托安排,讓實際缺乏照顧的幼兒能夠獲得所需服務。
澳:政府於2015年公佈會設立五間新托兒所,現時情況如何?
劉:2015年公佈籌設的5間托兒所,有4間已投入運作,其中,教業托兒所(林茂塘)於2016年投入服務,婦聯小蜜蜂托兒所、母親會聖約翰托兒所(澳大校區)及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於2017年投入服務。而聖若瑟大學托兒所已完成圖則設計,但因原設施使用者需調整至2017年7月才遷出設施,故預計需延至2018年才能完成有關改建托兒所工程。
澳:於2015年提及到的2,000個托額 – 五間新托兒所及現存托兒所的新托額,而由2015年至今,實際上開設了多少個托額?而今年將會開設多少個托額?
劉:2017年8月本澳托額共9,803個,較2014年12月時的7,860個增加了1,943個。此外,有1間托兒所剛完成擴建工程,預計短期內可投入運作,屆時本澳托額可增加至約10,000個。
澳:社會文化司司長於八月指出直至2018年將開設11,000個新托額,這數目經已確定了嗎?
劉:按照社會工作局目前的增加托額規劃,預計2018年底本澳托額將在2017年底的基礎上增加約1,000個,使本澳托額總數達至約11,000個。
澳:新托額是否足夠應付大眾的需求嗎?為什麼?
劉:社會工作局近年透過不同途徑收集的資料均顯示,家長安排幼兒使用托兒所服務的主要原因是為上幼稚園作準備,讓幼兒與同齡幼兒交往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而只有12%家長基於無人照顧幼兒而使用托兒所服務。
考慮幼兒早期是否能與父母或親人建立正向的依附關係,對其情緒穩定發展至為重要。因此,社會工作局一直鼓勵家長關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需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為年紀較小的幼兒安排由父母或親友提供個別的照顧。
如家長期望幼兒透過托兒所作入讀幼稚園準備,提升自理、社交和群體適應等能力,可考慮待幼兒2歲左右,才使用托兒所的服務。這既可回應家長的期望,亦是對幼兒的身體及心智發展比較理想的安排。
2017年本澳約有7,000名2歲幼兒,而本澳可提供的2歲托額逾7,000個,因此,有關托額供應已基本滿足2歲幼兒對托兒服務的需求。
此外,社會工作局未來將會積極部署在受資助托兒所引入「弱勢優先」制度,並持續地採取基本滿足2歲幼兒入托需求的措施,優化托額分配(全日班和半日班)及歲組供應。
澳:根據2015年所公佈的托額數量,其對象為3歲以下的兒童?還是指2至3歲的兒童?
劉:2015年底本澳托額為8,481個;至2017年8月,本澳托額為9,803個。有關托額對象是年齡3個月至3歲的幼兒。
澳:有多少個托額對象為2歲以下的兒童?
劉:目前本澳2歲以下托額約為2,500個。
澳:政府政策並不鼓勵少於2歲的兒童入托,為甚麼?
劉: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18個月以下的嬰兒,需要在一個穩定的環境,由單一穩定照顧者照顧是最重要的因素,以渡過重要的依戀期。此階段對發展家庭及人際間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起決定因素。因此,一般要在2歲以後才具備適應集體托兒照顧服務的能力(特別指處理分離恐懼的能力)。
同時2歲之後的體質情況也會較為穩健,對疾病的抵禦能力也較強。因此,社會工作局呼籲家長考慮幼兒心理成長的需要以及體質的條件,盡可能由家庭照顧2歲以下的幼兒。
澳:現時有父母為少於2歲的子女輪候2歲以上的托額,這些父母會繼續面對這些困難嗎?
劉:因應2017年2歲幼兒人口約7,000個,而今年本澳可提供逾7,000個2歲幼兒托額,因此,社會工作局預計已能基本滿足2歲幼兒的入托需要。
對於2歲以下幼兒,基於在穩定的環境由單一穩定照顧者為他們提供照顧,對於他們發展家庭及人際間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起決定因素,而有關照顧安排亦較符合他們的體質條件,因此,社會工作局鼓勵由家人或親友在家庭中為他們提供照顧。如他們實在有使用托兒所服務的需要,現時仍有約10間私營托兒所接受報名。
對於一些具有經濟困難而處於弱勢家庭或危機之中,以致缺乏照顧支援,尤其是單親、殘疾和長期病患家庭的幼兒,現時社會工作局以個案方式作出評估、跟進及轉介。未來社會工作局將會積極部署在受資助托兒所引進「弱勢優先」的入托安排,讓實際缺乏照顧的幼兒,能夠獲得所需服務。
澳:現時澳門有很多活動中心均以托兒所的方式般運作,但是他們沒有相關的牌照。今年發現多少間這類型的設施?而目前有多少間正在進行規範經營的程序?
劉:凡用於收托至少五名年齡未滿四歲之兒童之設施視為托兒所,需領有社會工作局的牌照才可營運,否則會構成無牌運作。若上述年齡層之幼兒已證實為在學中之幼兒或有其家長作陪同,則不會視作為托兒所之服務對象。2017年1月至7月期間,社會工作局共接獲5宗懷疑無牌運作托兒所的通報,經查證後均沒有證據顯示為無牌運作的托兒所。而2016年發現的兩間無牌托兒所,均已科處書面警告之處罰,其中一間現正向社會工作局申請托兒所准照。
澳:為使這情況不再出現,政府如何對這些活動中心進行監察?還是當有舉報時,政府才採取行動?
劉:除透過市民向社會工作局作出舉報或透過任何途徑(包括宣傳單張或網上社交平台等)獲悉有場所懷疑涉及無牌經營托兒服務之外,社會工作局亦已與教育暨青年局及財政局建立通報機制,倘若發現有場所懷疑涉及違規經營托兒服務之行為,均會向社會工作局作出通報,社會工作局並會即時派員到現場查察。另外,社會工作局會持續透過宣傳有關訊息,讓大眾,包括市民及經營者知悉托兒所服務必須先獲得社會工作局發出准照方可營運。社會工作局提醒家長為顧及幼兒之安全,應安排幼兒入托持有牌照之托兒所。

Foto 5_Lao Kit Im, Chefe de Divisão

至2018年底本澳托額達11000個
政府表示關注目前的狀況,並繼續努力,以滿足家長對托兒服務需求的基本需要。基於這一前提,《2017施政方針》公佈製定《托兒服務五年計劃(2018-2022年)》;將繼續推廣托兒服務評鑑計劃,該計劃以委託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開展的研究為基礎。
澳門民眾對目前本澳托兒所托額需求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許多問題和疑問。然而,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確保,目前,3歲以下兒童的入托率為48%,高於香港和經合組織中很多國家的入托率。
儘管以上這些數據令人振奮,但當前仍然面臨某些問題,主要是由於兒童人口日與俱增,對3個月至3歲兒童托額的需求越來越大。在不斷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根據社會工作局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年底還將提供更多托位。因此,根據政府預測,期望於本年12月底本澳托額可增加至10000個(比目前的9803個增加197個);截至2018年底,本澳托額總數達至11000個。
目前,本澳有53間托兒所,大部分位於澳門半島。 53間運作的托兒所中,37間屬於民間社會機構且受政府資助。受政府資助的托兒所會為幼兒提供全日托及半日托,以及緊急/臨時暫托服務和延時托管服務等。

新托兒所

2015年11月,政府「承諾」籌設5間托兒所,有4間已投入運作。教業托兒所(林茂塘)於2016年投入服務,婦聯小蜜蜂托兒所、母親會聖約翰托兒所(澳大校區)及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已於2017年投入服務。至於第五間托兒所聖若瑟大學托兒所預計於去年投入運作,現已完成設計,但因原設施使用者需調整至2017年7月才遷出設施,故延遲開放設施。預計需延至2018年才能完成有關改建托兒所工程。
4間新托兒所均採用中文為授課語言,因為大多數人都說中文。澳門也有使用葡萄牙語或英語教學的托兒所。亦期望聖若瑟大學托兒所所提供的服務語言除中文外還有英文。
颱風「天鴿」和「帕卡」
上週颱風「天鴿」和「帕卡」過境澳門後,本報詢問社會工作局關於當前澳門托兒所的設施情況。社工局確保正在留意托兒所的運作狀況,並積極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
目前,因設施緊急維修和清理,5間托兒所已暫停運作。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