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人民幣正失去國際地位

人民幣正失去國際地位

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上呈減弱趨勢。澳門在人民幣離岸中心間的地位漸減。
根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近發布的報告,在國際支付的主要外匯名單中,人民幣正失去位置,其使用量受阻至全球支付額的1.98%。
根據上週末公布的數據,人民幣在今年首季的國際支付中排第六(自去年底一直保持位置),排在美元(40.47%)、歐元(32.89%)、英鎊(7.29%)、日元(3.16%)和加元(2.04%)之後。
根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這些現有數據指出,因應中國採取防止資本外流措施,以及人民幣趨向貶值的憂慮,使用量短期呈下跌趨勢。
報告指:「雖然全球各地市場都有新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開放,又在2016年10月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但以全球而言,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過去兩年的使用量失去活力。」
根據SWIFT,中國的出口活動及零售銷售在上半年減少,使到支付作業減少,平時用於大宗商品貿易的信用證使用尤其明顯(減少43%),高於全球範圍使用證減少的趨勢(減少33%)。另一方面,支付業務呈穩定趨勢。
但同時,人民幣清算離岸中心正在擴張(目前有23間),長遠來看,隨「一帶一路」倡議投資,以及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步自由化項目(如近期的香港債券通,讓國際投資者在市場購買中國債券),開拓人民幣使用新前景。
文中提到,「雖然數據以及近期趨勢均明顯指出人民幣的使用量更少,經濟放緩,但中國正在投資多個項目,在國內及國際的長遠框架下,有助人民幣國際化,以便人民幣成為流通可靠的儲備貨幣,並在國際貿易、中國國內國外資本市場的貿易支付和投資中頻繁使用。」更指出未來數年有重返增長的前景。
SWIFT舉例指,某些人民幣離岸中心如馬尼拉(551%有多)、德國(436%有多)、俄羅斯(56%有多)有重大增長,同時,人民幣使用量在新加玻、荷蘭、意大利、法國和伊朗下跌。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亞如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以人民幣支付的跡象漸增,這些地方的人民幣使用量增長兩倍有多。
在主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名單中,香港發揮著更大的主導作用,在國際支付的參與增加至76.26%(2016年為73.96%),而中國境外第二大的中心──英國,其支付額量由6.23%下跌至5%。目前,交付予中國大陸的人民幣支付中,接近一半(49.4%)都是經由香港這個金融中心。
在SWIFT的6月份數據中,十五個使用人民幣的境外經濟體中,希望成為國際人民幣中心的澳門跌至最後一位,現在的份額僅為0.17%(2016年6月時則為0.54%)。
SWIFT又特別強調,某些因素或使到人民幣在未來有更強大的應用。當中因素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即使有涉及國如埃及、肯尼亞、希臘或印度,但這些國家的人民幣支付作業仍不多。而使用量顯著的經濟體如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越南,甚至德國、波蘭、捷克,均反映出中國境外支付業務的特出。
其他增長因素是跨境銀行支付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設立,CIPS第二期將延長營運時間(接近每天24小時);由香港連接中國資本市場的項目如深港通、滬港通和債券。
然而,SWIFT強調中國金融市場的慣例有必要採用國際標準。當中提到,「事實上,目前中國在證券交易流程和資產服務方面的市場規範(無論針對債券、股票還是基金)尚無十分完善的文檔,也遠未與國際慣例協調統一。」
根據SWIFT,中國證券行業現在才注意到這個國外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大門,亦缺乏由國際認證的國際證券認證程序。
最後一個奠定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就是,中國金融新科技,特別是在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方面的強大發展。SWIFT突出了擁有4.5億用戶的支付寶,以及8億用戶的微信支付,同時,這些平台正延伸至中國以外,而使用量亦擴張到更多服務行業,如教育。

 

紀美麗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