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談澳門文學節

談澳門文學節

澳門只有三十平方公里的面積,卻擁有數百年歷史、文化的沉澱。這裡是中國和葡國人民共處的土地,也是東方和西方文zz化不斷交流的前沿陣地。目前我們的文化人、作家和文化官員都有一個共識,就是澳門文學不應該局限在細小的本土,我們必須有高遠的文學願景,讓澳門在文學世界的出現頻率提高。我們既要引進來,鼓勵各地的作家書寫澳門,更要走出走,開拓本土文學工作者的胸懷。

接連舉辦了三屆的澳門文學節就是這個共識的具體成果。文學節主辦單位葡文《句號報》的負責人白嘉度 (Ricardo Pinto) 認為,文學節指向華人社會,包括內地、台灣、香港和澳門,要強調澳門和葡語世界的關係。同時文學節向其他地區的作家開放,包括西班牙語和英語的創作人,所以應邀來澳的有法國和古巴的作家。除了比較多元的參與者,活動內容也很豐富多元,包括文學座談、音樂會、電影放映、書展、出版,以至應邀作家前往大學和中學演講。去年探訪的大專院校和中學多達18間,作家受到各校數以千計同學的歡迎。
在文學節的主體活動以外,還舉辦了兩次的徵文比賽。然後將獲獎作品出版了一本短篇小說選,以及一本短篇小說、詩文的選集。給予作者的並不是豐厚的金錢回報,而是能夠與華文文學的名家作品一起出現,兼且可以用中、葡、英三種語言發行,讓更多的讀者分享其創作成果。第一屆的評委是蘇童,明年可能是嚴歌苓或北島。這裡的意義深遠,獲獎者不單是取得獎項,更取得了名家的認可。白嘉度說:“要為澳門留下寫作和文字的遺產。”他希望十年之後,我們有不同的人,和數以百計書寫澳門的短篇小說、詩文。
作為文學節的策劃人物,他表示對文學節工作團隊的工作感到非常滿意。經過兩年的經驗,主辦方將今年的活動期由一周增長至十天,跨越兩個周末,好讓更多人參與活動。今年的活動中有一場是李觀鼎教授和著名華文作家嚴歌苓出席的,並舉行了嚴歌苓一本寫澳門、寫澳門人的新書的首發儀式。為文學節工作的是個小團隊,以《句號報》的人員為主,加上一些義工幫忙。籌委們都是文化人,或者是文壇中人,都盡量抽空參與,甚至親身主持活動。白嘉度認真的表示對團隊的工作感到非常滿意。文化局副局長姚京明指出,他們沒有一個專業的團隊,所以失誤在所難免,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他們,因為他們團隊做了奉獻、沒有私心、精神可嘉。
澳門文化局由第二屆開始參與,是澳門文學節的主辦單位之一。今年該局連同澳門基金會撥款一百萬來贊助活動,並派副局長姚京明參加籌備工作。姚京明以〝文化鑄城〞四字來表述他心中的文學理念。根據他的解釋,其內涵是用文化來建設這個城市。希望透過文學活動促進澳門不同族群之間的了解和認知;澳門人與外地作家之間的溝通。他希望改變人們對澳門的看法,因為澳門有豐富的文化和不同的文學,不僅僅是賭場。
姚京明曾翻譯葡國的文學作品,又長年擔任葡文教職,雖然進入公職,仍保持著與內地文壇的聯繫。在最近兩屆活動中,他不只是個文化公務員,還透過人脈安排名作家來澳,以及親身上陣主持活動。作為贊助部門的負責人和參與者,他對文學節的整體效果是滿意的。
他認為這個文學節是雙向的,一方面把世界著名作家帶到澳門;同時讓他們把澳門帶出去,帶到北京、安哥拉。姚京明舉了嚴歌苓的創作經驗來肯定文學節的功用:〝嚴歌苓前年來了澳門,在這待了很短的時間,約兩、三個星期。之後又來了數次。她關注到澳門賭場是非常好的寫作題材,在兩年時間寫了一部相當不錯,關於澳門博彩業的小說。
〞在總結前三屆文學節的經驗後,主辦方承認可以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例如直接邀請澳門的作家出版其創作,而無須參加比賽;將各中學的學生集中在某一地點,聆聽作家的分享;將應邀作家和本地作家的座談安排在開始的數天舉行,以提高雙方的參與率。這是主辦人聽取了華人社群的回饋後,計劃修正的細節。
白嘉度從事新聞工作數十年,近年投放在寫作、文化、文學和書店管理的時間日增。在舉辦三年之後,他認為澳門文學節的定位沒有問題,〝現時做的正是我們想做的事。我認為是做了些很正面的事,因為涉及學生和各行、各業的人。在崗頂劇院辦活動是很好的選擇,可以展示澳門的建築文物,加以利用,所以在東方基金會、陸軍俱樂部和崗頂劇院均舉辦活動。〞他自信地解說。當記者提及以《句號報》來主辦有何意義時,他指出媒體應該有其他的社會角色:〝媒體不單只應該辦文學活動,還應該以此為榮。媒體的角色是去創造事件、去鼓勵。事實上是《句號報》希望籌辦文學節、去令我們的文化生活更豐富。……媒體不單是印刷東西,應該做成社會、文化的衝擊,因此我們决定這樣做。〞

文:本報記者IoWeng Tang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